电视新闻是个高度情绪化的产业,喜、怒、哀、乐同时到来,成就可以在沮丧后一秒马上发生,于是,“情绪就是工作”,这是个情绪压力非常大的行业。
情绪通常有两大主要来源:工作与个人。以TVBS为例,因时间压力、团体工作的人际关系及制播形式的多元,容易产生工作上的情绪。新闻是与时间赛跑的行业,新闻从业人员必须随时待命,有时工作所横跨的时区超乎正常人的生理时钟,再加上时效与急迫的压力下,容易让人闹情绪。
紧密的团队工作也容易让部属与部属间时有摩擦。有些文字记者与摄影记者几次工作后,就互相产生了“不再合作的黑名单”。
至于个人情绪则大多是因为感情、家庭甚至是办公室恋情,影响着工作情绪。
找出情绪原因再下诊断
面对部属闹情绪时,我建议应该先根据情绪原因来找解方。若是个人因素而影响了工作,那么主管可以私下了解,协助部属纾发压力。
如果是因为工作而产生情绪,主管就要以就事论事的态度来解决。若部属一接到工作指令随即发脾气,身为主管就应该先确定部属的情绪是“应该”或“不应该”闹的情绪。若是合理的工作要求但部属却随意发脾气,这就列为“不应该”的情绪范围,主管就必须当下公开指正,以维持工作效率与管理效能。同时,还能藉此建立办公室赏罚分明、是非对错的制度,让其它部属在一次次的观察经验中体会。但要注意的是,主管要“吵完就算”,并且要事后私下恳谈、安抚,向部属仔细解释斥责的原因,免得日后积怨过深。
所谓“应该”的闹情绪,可能是工作上的要求原就不合理,例如上级主管本身的人为疏失,但却要求 部属在短时间内随即处理或补救,那么中阶主管就以最快速的方式说服部属,而这个说服与沟通的功力就要靠彼此的交情如何了。
了解部属个性,见招拆招
所谓的“靠交情”不是偏心或私下利益交换,而是主管平时就要与部属互相交流,时时把握住了解部属的每一个机会,而非只注意部属工作上的表现。从关心生活上的需求、一同购物、到分析人生的路该怎么走等,处处叮咛部属。一旦了解或掌握了部属的个性后,面对部属在工作上发脾气时,就能再进一步地“见招拆招”,用最适合的方式来化解情绪。
例如遇到强悍或重视官阶大小的部属,可以运用自己主管的权力,严厉要求,甚至直接指示“不要废话!快去完成任务!”;若是心软的部属则可以“哀兵政策”软化情绪;面对有理讲不清的部属,可以用幽默方式化解部属情绪。而这些处理情绪的方法,都是建立在了解部属个性的基础上。
让部属体会主管的难为
主管努力了解部属情绪的同时,也要让部属了解你。因此,我建议中阶主管除了关心部属的生活、担任情绪垃圾筒外,也应该向部属倒点情绪垃圾、吐吐自己当主管的苦水,不要硬是要挣着主管的架子,请让部属也有了解你的机会。
除了私下与部属分担主管的苦外,更能“安抚”部属情绪的方式是,让部属实际体会主管的角色与责任。每个月可以请不同的资深部属代班一至两天,担负中阶主管的沟通协调责任与部属管理,如此一来,就能真正了解“主管难为”。一旦实际体会后,部属日后就不会再随意乱发脾气,乱闹情绪了。(作者:陈依玫<TVBS新闻部副总监>)(来源:登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