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
时下,“中高级人才”开始在人才市场流行起来,但“中高级人才”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些专家认为,年薪在10万元―20万元的属于中级人才,高级人才的年薪在20万元以上。高分低能的高学历者大有人在,况且目前假学历泛滥成灾,用学历来衡量人才的标准已是老皇历了。用年薪来作为所谓中高级人才的标准肯定不是最合适的,但是在拿不出更好标准的前提下,年薪作为人力资本的一种衡量方式也是可行的。
人才标准的判定是复杂的,但是知识在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应该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标准。人才的基本标准是你会不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你的职业规划和你所选中公司的发展方向是否吻合。到底是不是中高级人才,要看你能不能为企业带来财富。对人才的考核是多重的,除了对以往业绩的考核外,还要对选定人才的背景进行调查,品德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经过多重考核后,才能确定是否是中高级人才,然后给出相应的年薪。
据了解,北京对中高级人才标准的定位是非常明确的:有两年工作经历的大学本科学历者,或者是有中级职称的。
中国人事人才研究所王通讯所长认为,是否是中高级人才,本质上要考察他的才能。但才能是很难轻易地显示出来的。所以,在界定是否为中高级人才时,看其教育投资是比较合理的,学历、职称作为中高级人才的衡量标准也是可行的。据王通讯介绍,我国对人才的界定有明文规定,中专学历以上,有技术员以上职称的是专门人才。但眼下对人才的理解比较乱,专门人才和人才不是同一个概念,人才是指有杰出才能的人,专门人才是指具有某种专长的人。
到底达到什么条件才称得上是中高级人才?北京人才服务中心市场部郭经理举例说,如果一个博士不能带来经济效益,那么就很难说他是高级人才;反过来,能带来巨大市场效益的大都是高素质人才;另外,一般具有学历和职称,即使他不是高学历者,也没有职称,但他在不断地学习、充实知识来适应社会,这样的人显然就是中高级人才。他认为,是否是中高级人才,不应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人是动态的。 (来源:桂龙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