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事改革消极心理产生的原因?
1.守旧心理
人事制度改革中,新、旧管理体制的矛盾和转折,是产生改革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我国现在进行的改革正处于新、旧体制转换的阶段,旧体制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新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而旧体制还起一定作用,特别是在人的思想观念上,从某种意义说仍起着主导作用。人们一方面不满意旧体制的束缚,另一方面对新体制期望值过高,加之对新体制建立过程中难免出现的一些失误,产生抱怨、不蒲情绪,这样,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不得不受制于旧体制、旧办法,留恋旧中国体制的守旧心理。
2.抵触心理
改革是一场利益机制的再分配和再调整,这是产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改革的目的是要提高生产率和社会管理效率,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从长远看,改革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利益,但从当前来看,从某一个局部,某一个阶段,某一个单位来看,难以使得每个单位、部门和个人同时得益,更难以保证人们得益均等,甚至还需要部分人牺牲个人利益。关于改革的宣传是使人人得益,已深入人心。人们希望通过改革得到更多”实惠”的心情十分迫切,而对改革要作出的牺牲,则多数人思想准备不足,想”得”却”失”的人便会产生抵触心理。
3.习惯心理
在人事制度改革中,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但旧观念至今仍然残留在人们的头脑中,这是主生消极心理的思想根源。随着改革的力度逐渐加大,人们的心理随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但是几千年来形成并作用于人们的传统观念、习惯势力仍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习惯与方法,并凭藉其惯性向前运动着,如”论资排辈”思想,”利益均等”观念,”求稳怕乱”心态不但存在,且作用不小,直接影响了改革的深入发展。
4.舆论宣传的误导
在改革中,片面的宣传和一些不恰当的做法是产生消极心理客观诱因。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改革、下放将使一部分人通过劳动先富起来,但是舆论宣传中出现偏差,产生了某些负面影响。 一个时期舆论宣传的误导作用,使得一部分人对自己的价值观发生了动摇,特别是一部分青年人的价值观发生了严重的扭曲,片面强调改革给们带来的近期”实惠”,而对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从面对改革持观望态度和消极的怀疑心理。
由于这诸多的原因,便产生了许多种心理障碍。
二、人事改革的心理障碍
1.”双铁”心理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宣传,使用权人们误把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概括为两点:”铁交椅”与”铁饭碗”的”双铁”。”双铁”心理使人们产生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缺少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社会、组织和个人缺乏生气与活力,缺少一种危机感。改革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要打破”双铁”,引进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激活整个社会,增强各类组织与机构及个人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面一部分人对此很不适应,希望继续过”双铁”生活,从而形成人事改革的心理障碍。
2.职业认同心理
由于人们长时间从事某一种职业活动,对同伴,对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生产方式、职业用语、职业习惯等逐渐形成了职业认同。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舒适感,适应了自己的工作。进行人事改革,有可能打破原来的工作程序,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就会产生压力和不满情绪,这种心理会阻碍改革的进行。
3.社会认同心理
由于历史上长达几千年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人们习惯于平淡自然的工作、学习、生产、生活节奏,加上长期计划经济下存在的”双铁”,形成了人们的求稳、求安全心理,而对现在的人事改革,人们虽然欢迎和希望改革,但开始时心中无数,担心改革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给自己带来不稳定,不安定的生活,产生了一种改革的心理障碍。
4.失落心理
这多见面礼之干部。一部份干部担心人事改革后,打破干部职务”终身制”,实行竞争上岗,那些相形见绌者便会失去了他们现有的、具有较大权力的职务,发生向下位移或者调离岗位,从而产生心理障碍。
5.以偏概全心理
人事改革是一项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样板可资借鉴。只能靠改革者的艰苦探索。由于缺乏经验,加上环境的极端复杂性、改革并非是十全十美的,既有成功的地方,也会有失误。由于某些人的思想方法片面,便产生了以偏概全的心理障碍,容易把一点失误说成是整体或大部分失败,进而无形中阻碍了改革的发展,于改革不利。
6.小农心理
小农经济在几千年内曾是我国的主导经济成份。这种经济成份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与社会联系少、竞争意识极为淡薄,目光较为短浅。人事改革和其他改革,恰恰是要引进竞争、加强联系促进现代社会大生产。而小农思想与心理浓厚的人往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愿改革,耱稳怕变,改革对他们是一种巨大冲击,进而使他们对改革产生不满。
三、人事改革者反民主压力
1.劳动方式变化的心理压力
(1)工作环境改变带来的压力。人事制度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劳动生产效率,工作的快节奏、计件报酬、激励机制与措施等使原来的工作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的管理机制、工作环境使人们产生一种约束力和心理压力。
(2)新职业的不适应性。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人们竞争聘任上岗,必然带来一部分人职业、工种、岗位的变化,新的职业、工种、岗位往往有个适应过程,初始阶段的不适应性便会带来心理上压力。
(3)就业风险压力。由于 合制度改革,人们原先的就业方式发生了变化,待业需去劳动力、人才市场寻找新的机会竞争上岗,这种就业机会的不确定性和双向选择性带来的压力是很大的。
(4)权力、地位变动的压力。人事改革,使党政、企业的职能分离,聘任制的实行,也会使某些人的地位和权力发生变化,从而带来心理压力。
2.分配方式变化带来的压力
几十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方式将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发生根本变化,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将得到真正的贯彻,职务、工种岗位的不同在工资待遇上充分体现出来,而贡献大小不同,更拉大了劳动报酬的差距。企业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试行,带来了新的分配方式–按资分配,所有这些分配方式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压力,如与同档次人对比反差的压力;期望收入与实际收入的压力等。
3.人际关系变化带来的压力
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引入,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个人竞争加剧,将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对抗、产生情感上的差距,另外聘任上岗,收益不均都会使群体内部人际关系发生变化,并会给其成员带来心理睥压力。
4.生活方式变化的压力
各方面改革的深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快了人闪的生活节奏,消费导向的多层次、多元化,又使人们无所适从,市场的繁荣,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提高寄予的期望与现实的反差,每周五天工作制,闲暇时间增多与如何支配的压力,城乡生活方式的相互影响压力。
在今天,二拮多年来的封建意识、小市民意识存在人们的头脑中,加上不断增长的现代意识,这三种意识在每个人的头脑中的停留情况不一样,人们对这几种心理压力的承受情况亦不一样,对改革引起的各种变化的反应也不一样。
如果说对改革的心理承受力适应性强,就能跟上改革的步伐,就能推动改革的发展,改革的速度会加快。反之,对改革的适应性差或不适应,就难以接受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就不能适应改革引起的各种关系的变化,跟不上改革的步伐,产生各种心理障碍,成为改革的阻力。
四、 人事改革心理障碍的矫治
1.学理论转观念
人事改革中的心理障碍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思想认识落后于时代,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的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小平同志教导我们,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改革阻碍人才发展的旧章程,要摔掉”铁交椅”、”铁饭碗”,打破S”大锅饭”,由于这些旧的东西是曾经以党的文件,政府的政策法律规定了的东西,在人们的头脑里曾经以党的文件,政府的政策法律规定了的东西,在人们头脑里印象很深,一下子很难转过弯来。具有这些心理障碍的人,一般地说,学习得比较少,缺乏理论指导,行动上必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产生心理上障碍。学习邓的特色理论,明白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使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与时代的发展趋势合拍,为时代作出自己贡献。
2.树立全局观念
全局既可指一个国家,也可指一个地方或单位,改革是为了全局的利益,多数人的利益,因而有时难免会使个人利益受到损失。比如从高位向低位移动,心理障碍是大的,但想想无数先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连牺牲生命也在所不异而今天,岗位的变动又算得了什么?
3.树立市场经济观念
社会主义搞了几十年,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提高不快,有不少国家一夜之间改变了社会主义旗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片面坚持计划经济,没有发展市场经济,社会总体经济效益不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慢,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加上其他一些复杂的原因。我们研究了他们的经验、教训,发展市场经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对发展市场经济的举措就支持、拥护,就大胆实践,生产发燕尾服了,市场繁荣了,人发生活水平提高了,作为个人的生活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4.树立竞争观念
人类社会诞生以来,特别是进入奴隶制社会以后漫长的历史时期,竞争推动了历史的进步生产的发展。一部人类文明史,特别是近代的历史,提示了这样一条真理:那个国家、那个民族,树立竞争观念,其经济发展就快,人民生活提高就快,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出。我们国家在近现代之所以发展缓慢,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缺乏竞争机制,”铁交椅”、”大锅饭”是一种典型。
改革开放以来,树立竞争观念,生产发展了,人民生活提高了。各类人才在这一大背景下,纷纷脱颖而出,在各行各业中崭露头角,令人瞩目。
作为个人,应树立竞争观念,融入时代的潮流。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抓隹机遇展开拼搏,一定会有所成就,会实现自己的抱负的,不少因结构调整下岗的人员,他们在新的环境里不甘落后,顽强拼搏,成为市场潮头的弄潮儿不乏其人。
人事改革心理障碍的矫治的方法很多,关键是对改革应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克服没有改革想改革,有了改革怕改革的思想,勇敢地迎接改革及其带来的新挑战,参与竞争、把握机遇,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一定会创造非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