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薪酬定位模式分析

基于职位的薪酬定位(Position-basedPay)

   即根据职位的不同而进行职位评估,确定职位的重要度,然后依据市场行情来确定“有竞争力”的薪酬。

   然而,此种定位将导致出现四种情形:

   1.职位的重要度很高,员工的素质也很高;

   2.职位的重要度很高,但员工的素质较低;

   3.职位的重要度较低,但员工的素质很高;

   4.职位的重要度较低,员工的素质也较低。

   只有当“重要的岗位由完全胜任的人才来担任”时,才真正做到了“人职匹配”,否则,其余任何一种情形的搭配均非最佳状态,甚至是错误的。

   基于技能的薪酬定位(Skilled-basedPay)

   即根据员工的技能与职位的要求吻合度来确定薪酬。

   这是一种颇为合理的定薪方式,但是,这种定位的假设条件是“所有的员工是均质”的,即每一位员工都能自觉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也就是按经典管理理论来说属于“Y理论”范畴。然而,在实践中此种定薪方略十分困难,最常见的情况便是员工“出工不出力”,他有能力、有水平,但就是不发挥,于是出现了价格定位与实际价值的背离,从而导致员工的价格大于价值的现象,继而引发雇主的不满。

   基于绩效的薪酬定位(Performance-basedPay)

   即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来支付薪酬。

   至少从理论上说,此种薪酬定位模式远比前两种合理,但在实施此种方案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比如,当一位新员工加盟时,他几乎没有任何绩效,此时如何定薪?有人说,可以参考其在原单位的薪酬。笔者试问,是以该员工过去一年的薪酬还是以过去五年的薪酬来衡量其业绩?因为这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必然大相径庭。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