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惯了的IT企业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整体的繁忙程度骤然降低,许多企业在销售拉动不足的情况下,变得有些无所适从。企业在膨胀发展的时候,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许多不足,对管理的需要非常迫切。一到萧条期,管理者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管理不善反而变得迟钝起来。这点颇像心脏,在剧烈运动的时候,暴露的问题越多,闲散的时候,医生要检查其病,就要其蹬车。有位网站CEO在创业之初追求速度,速度制胜,疯狂招人。很快,人多效率低的问题显现出来,部门协调困难的问题显现出来,那时候他整天考虑的是管理问题。等网站的神话被无情的事实击破之后,现在做着一个20来人的网站,管理问题消失了――因为规模太小。
忙时忙于挣钱,闲时疏于管理,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似乎永远没有时间来理清自己的管理。许多企业老总在企业高速发展之时,请空降部队,甚至不惜重金请外企高管直接进入企业,进行管理变革。而业务一旦受阻,管理就成了一个可抓可不抓的问题,外企高管成了鸡肋之物,进退维谷。
不可否认,企业业务快速发展永远是企业进步的原动力。但是任何企业在业务发展中一定会有缓步之时,而这正是企业内修管理,调整战略,以备再战之时。综观世界成功企业,越是在企业业务停滞,甚至出现危机时,越是抓住时机大做管理文章,因为在危机的时候贯彻管理比业绩飞升时效果要好许多。IBM、HP是最善于在危机中进行企业结构调整的企业。
中国营业额超过亿元的企业,许多都是从原始积累做起来的,还没有多少资本运作出来的企业集团,许多老总是公司的创始人或者是某块业务的创始人,企业的管理基本上没有形成很好的体制化。在管理上做得相对好一点的联想,也是停留在贸工技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些“名人名言”的文化和强势管理,不科学的地方很多。狠抓管理是所有中国公司不能回避的素质课程,类似于素质教育。
现在IT业受到大环境影响,企业有些“闲”了,企业老总关心的是业绩,往往制定了更多的饮鸩止渴的刺激销售的战略,甚至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方式。不但没有在闲时抓管理,反而破坏和中止了企业的管理势能。
中国IT企业发展到今天,靠一项产品、一种技术独吃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靠管理吃饭已经成为企业共识的道理。在企业的销售进入迟缓期,对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管理改造,是天赐良机。中国利用销售淡季大谈管理的第一人是华为总裁任正非,他拉响华为冬天的警报,实质上是在企业的销售淡季大打管理牌,加强企业管理即是度过冬天的方法,也是迎接春天的粮草准备。 (来源: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