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钱跃
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可以说是个大人才,被逼上梁山时,碰到的是头领王伦,王伦好几次对林冲说:我们水泊梁山太小,容不下你这等有本事的人,给你些银两,你另寻高就吧。林冲为此憋了一肚子气,最后火拼王伦。其实,王伦当时说梁山太小,也是句实话,但他说梁山这样的“小企业”不需要林冲这样的大人才,只是一句托词而已,事实上是他肚量太小,并不是真的梁山不缺人才。
庞统刚被孔明推荐给刘备时,刘备虽然也听说过庞是个大人才,但见庞相貌不佳,而且怪癖不少,又自恃甚高,于是胡乱地把庞统打发到一个县当县令,庞还差点让张飞给揍一顿。刘备当时经营的也是一个“小企业”,对庞统这样的大人才,刘备一开始是缺乏眼光的。
这两个故事虽然久远,但今天倒还不失其意义:用人才,尤其是小企业用大人才,关键要有肚量和眼光。
企业用什么样的人,自有它的考虑。作为小企业,在用人方面如果脱离企业自身实际,一味贪大求洋,非博士后不用,非“海归”不进,那样恐怕无论对人才本身,还是对企业自己,都是一种浪费。这样用人,也是不可取的。
但另一方面,小企业并不是不需要大人才。小企业虽然暂时小,但完全有可能在良好的发展机遇下做大做强,一跃而成为中等企业、甚至大企业,对大人才的需要,随时都有可能。况且,企业再小,也需要人才储备,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储备好人才,关键时刻也可以派上大用场,免去了临阵磨刀。
再回到原来的话题:小企业如果敢于放手使用大人才,是要有相当的肚量和眼光的。虽然现在人才就业竞争激烈,但大人才,总还是比一般的人要求要多一些、难伺候一些,有些大人才,说不定刚开始也没进入状态、表现平平。这种情况下,小企业也好,大企业也罢,最好能有些肚量和眼光,给他们空间,给他们余地,支持他们干事业,支持他们干成事业。
其实,好的用人观念不外乎四个字:人才难得。
来源;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