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中小企业如何吸引人才(上)

张友清   

从世界经济发展大环境来看,发展中小企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努力方向。中小企业如何抓住历史性的机遇,获得长期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是当前面临的严峻课题。虽然中小企业的成功依赖于企业多方面的因素,但人才战略—吸引人才并发挥人才的关键作用是整个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

一、正视中小企业吸引人才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各种原因,决定了在吸引人才方面困难重重。

1、企业规模小,风险大,缺乏吸引人才的资本。对中小企业来说,其生产规模、人员、资产及影响力,都处于劣势地位。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难以提供高薪、高福利来吸引人才。而且,中小企业的稳定性比大企业差,其生命周期一般在10年左右,所以人才在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要高于大企业。同时,对企业而言,使用人才大多缺乏长期观念,在投入上舍不得化大本钱。

2、行业分布广,地域性强,人才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从手工作坊加工业到高科技产业,中小企业无所不包。所以对人才的需求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中小企业活动范围不广,地域性强,尤其是人员构成的“地缘、亲缘、血缘”三缘关系浓厚,容易形成排外的企业氛围,不利于引进新的外来人才。

3、个体对企业的贡献度大,影响也大,不能形成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由于中小企业存在人才奇缺的先天不足,经营者直至每个员工,对企业稳定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很重要,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更多地依靠每个人的能动性,没有一个系统的、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也没有一个持续的、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同时也很难为提高现有人才素质增加培训和职责压力,没有形成人才成长的有利环境。

4、中小企业不注重管理模式,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系统的管理模式,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甚至根本不懂企业文化,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往往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理念的错位,除了挣钱之外别无它求,缺乏社会责任感,很难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吸引与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转变观念,建立机制,大力培养和吸引人才

虽然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困扰较多,而且有些是企业不能避免的,但中小企业具有体制灵活、反应灵敏、发展潜力大等优点;人才发展的机会较多,容易发挥个人的特长。也就是说在吸引人才方面也具有自己的优势。所以,中小企业应扬长避短,建立一个有效的吸引人才的机制。

(一) 建立正确的人才观念

1、建立多样性、多层次性的全面人才观。

中小企业创办初期,都是由一些一技之长的人才从小打小闹开始的,几年的滚打练爬成就了一个企业,所以普遍认为人才就是技术人才,将企业经营中诸多问题归根于缺乏技术人才。这种狭隘的人才观,使中小企业形成对技术人才的依赖性,不正视自身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企业管理和人才管理的系统建设的问题,从而难以使企业获得长期稳定发展。

技术人才对经营的成败当然是关键的,一次技术上的突破,企业面貌会焕然一新。但这是有条件的,多数的情况是企业在有序的运作中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事实上,企业经营中除技术人才外,还有管理、市场营销、公关等人才。应该说,一切具有可为企业发展所用的特殊技能或才干的人都是企业的人才。企业经营中,各种人才居于企业组织的不同层次。可以是高层管理者,也可以是生产经营一线员工;可以是高级技术开发专家,也可以是技能娴熟的工人。这就是多样性的、多层次性的全面的人才观。它可以克服狭隘人才观的弊端,使企业全面分析人力资源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从制度上建立起完整的人才体系,有针对性地招聘需要的适用人才。成功运作的中小企业的实践证明:一个企业的经营成功靠的是企业中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2、转变片面的认识人才的观念。

由于各种原因,有些中小企业认为人才应是全能的完人,把企业的发展寄托于个别的“完人”或“能人”身上。其实对企业而言,人才就是具有能为企业所用的一技之长的人。某个人才也许在某些方面能力突出,但在其它方面表现平平,也会有弱点。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时候,总希望在人才市场上找到“救世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有打破人才完美的错觉,企业才能自觉地完善管理体制和建立人才流动的机制,而不是把企业的发展寄托于个别的“完人” 或“能人”身上,从而摈弃个人英雄主义,形成团队协作的氛围,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另外,在今天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的价值观,以及社会对个人价值的判断相比从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个人的生活质量高低,已成为社会衡量其个人价值的重要方面。在这种情况下,“要事业,也要生活”成为人才的普遍需要。在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难度本来就很大的情况下,企业如何采用有效的方式,吸引适用的人才具有特别的意义。正确地认识人才的需要,有助于中小企业制定正确的引进人才的战略和政策。

3、转变片面的使用人才的观念。

我们一直批评“任人唯亲”,但在仍有不少中小企业 “唯亲近者是用”、“唯家族成员是用”,严重制约着企业发展。但也不可走向另一个误区--“亲者不任”。现在有的中小企业竭力回避从企业内部培养、选拔人才,甚至认为企业内部没有人才,总希望弄个外来和尚。其实,真正的“任人唯贤”是不论亲疏的,内部选拔人才也是一条有效、便捷的用人途径。由内部选拔出来的人才对本企业比较了解,包括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产品特性等;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理念较为一致,能够较好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可能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企业和人才之间相互了解,容易形成一种信任机制,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减少不必要的阻力和管理成本。当然在使用人才中,我们更要强调“德才兼备”,尤其一个人的诚实守信和社会责任感。

(二)创造吸引人才的各种条件

中小企业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当前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效地整合企业现有的各种资源,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努力创造吸引人才的条件。

1、以市场定薪,建立多样化的薪资福利体系。

考虑到自身的实力和实际条件,中小企业应制定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灵活的多样化薪酬制度,采取多种薪资模式,可以有年薪制、特聘制、营销业绩挂钩制、计件工资制、计时工资制等。在企业中实现“一国多制”的薪资福利体系。

①年薪制。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订立合同,确定薪资额,分为“基本生活费+年终奖金”,其中每月发基本生活费,每年年终一次性发给奖金;二是每月按计时工资制模式发工资,年终时由公司高层领导发红包。奖金和红包都要参照业绩考评结果。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满足人才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使他们安心专注于本职工作。这样有利于增加中小企业对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吸引力。

②特聘制。为了完成某个特定的项目或进行某项技术攻关以及解决技术难题,按市场价格特聘人才,订立合同,付给薪资,在工资体系中引入了市场经济。这就是特聘工资制。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工作目的和定位清楚,使人才安心专注于所接受的工作任务。

③营销业绩挂钩工资制。营销人员与企业签订营销目标责任状,按销售业绩货款回笼额的百分比抽成给予营销人员,每月末结算一次,作为业务费用、日常办公费用、工资和奖金等。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百分比抽成的比例高,大大调动了营销人员为企业冲锋陷阵,努力拼搏的积极性。

④计时工资制。对企业中的绝大部分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及难以量化的技术和辅助工人实行这种工资制。其模式为“等级工资 + 津贴(技术、业务、职务等)+ 工龄工资 + 年终奖金”。而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保护原有职工的积极性,在引进新人才后不会引起组织内部的不稳定,甚至引起原有人才的流失。同时,可以采取“目标管理”的方式制定企业目标,并根据目标完成程度以及效果来确定年终奖金额。对于技术人才,还可以根据他参与的项目为企业所带来的效益,以项目提成的方式给与奖励;而对于一般的技术员工或工人可以采取一次性奖金以鼓励他在具体生产或研发过程中的小发明或小创新。

⑤计件工资制。根据中小企业具体情况和特点,在可以量化和质化的部门实行计件工资制。其计件工资的量化、质化标准由有关部门和技术人员核定,但必须考虑数量、质量和成本诸因素。计件工资包括各类工资、奖金和津贴在内。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工资表现比较直观,员工工作(劳动)积极性容易调动,劳动生产率高,管理简单等。

(未完待续)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