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IT职业管理者:在摸索中前进(下)

在压力下成长

  目前,国内IT业界的职业管理者面对的种种压力,概括地讲,可以分为两大类:

  其一,为了提升业绩而拼搏。很多管理者风光的外表后面,掩藏着极大的惶恐与不安:即使你今天能拿到50万元的年薪和得到相应的头衔,那么明天呢?即使不奢望自己年年都能百尺竿头,但是看到别人都在努力,自己稍有松懈,目前的职位就有可能难保。这也许是很多管理者的真实状态,但却没有几个人敢对他们的CEO讲。

  曾经有一位万科经理的妻子通过万科的网站质疑王石:“自从我先生到万科工作以后,加班就成了家常便饭,他的工作压力很大,每天回家总是显得非常疲劳。难道万科的职员就不配享受生活吗??其实在现实条件下,这种超负荷并不是企业的单方面选择,也是管理者们“自找苦吃?的结果。在一种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加班加点成了一种具有安全感的“发泄?,通过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所在,化解对于竞争的恐惧感。

  一项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管理者痛苦指数的调查显示,管理者在工作环境方面的痛苦主要集中在预订工作目标过高、公司发展不明朗、人才流失严重以及付出与收入比例失调上,这几方面的痛苦指数都比较高。大约32%的管理者普遍感觉工作超负荷运作,大约48%-53%的管理者觉得前景不太乐观,有一部分甚至会感到焦虑不安,备受痛苦煎熬。

  其二,职业管理者的个人信念与公司的文化尤其是公司所有者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往往是由于职业管理者和企业所有者之间的教育背景、生活经验以及个人的目标和对未来的理解的差异引起的。这种冲突是深层次的冲突,更具有持久性,也更难以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具备职业道德的管理者,更多考虑的本不应该是“一拍两散?,但在实际中,由于国内IT企业私有化的普遍性以及企业对于职业管理者约束的松散性等等问题的存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志不同不相与谋?,互相“厌弃?。

  昔日出任实达集团管理者的贾红兵,也被传因为董事之间意见难以统一而离开。对于这一传闻,贾红兵一直避而不谈。但是在一次采访中,谈到管理者与董事之间的关系时,贾红兵表示,当管理者的志向与董事会愿望相左之时,如果继续在职,对于双方来讲都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除了应付外部的种种竞争压力之外,如何理顺企业内部的关系也给了管理者不小的考验。

  管理者市场期待完善

  面对种种压力与诱惑,IT管理者也主动或者被动地做出了种种不同的选择,近来发生的一系列职业管理者下海创业事件却似乎正在宣告着这样一种趋势:职业管理者正在告别“金领时代?,走向“创业时代?。这其中的缘由不外乎以上说到的两种压力:一是由于公司效益得不到显著提升而被股东炒了鱿鱼,再一个就是与股东意见相左而“不相与谋?。这种状况让处于成长期的职业管理者行业发展陷入了低迷。

  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分析管理者现象时说,我国职业管理者市场的发育目前还很不完善,对管理者员的激励不够,这与没有形成有效的职业管理者市场密切相关。目前,规范发展职业管理者行业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钟朋荣认为,股票期权激励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推动我国职业管理者市场的发展。与年薪制相比,股票期权具有长期报酬的特点,不但可以激励管理者员,加大他们的竞争压力,而且高收入可以激励更多的企业家积极加入到职业经理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过高的收入又会引起其他有志之士对控制权的争夺,对经理代理成本起到抑制作用,这将有效推动我国职业经理市场的发展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

  因此,让优秀的职业管理者成为企业的股东,使双方由打工关系变为合作关系,似乎是职业管理者发展的新方向,但同时也要看到,一个拥有公司股份的职业管理者,他自己必须明确分清自己的双重身份。作为股东,他有权享有股东的一切权利,但作为职业管理者,他必须按职业管理者的准则行事。事实上,国外大多数职业管理者都通过各种形式成为公司的股东,但董事会并不因此就放低对职业管理者的职业要求。在王志东事件中,尽管公众可能认为王志东是称职的,但只有董事会有决定权,这就是职业市场的现实。

  因此,成为一名合格的、真正的职业管理者的确不易,不仅要求你在岗位上能够职业化地完成自己的职责,还要求你在企业经营发生变化时能够以职业化的态度来处理个人与企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后者不仅是挑战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挑战自我永远无法职业化的本性。只有这样,职业管理者阶层才会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企业也会真正从中受益,从双赢走向双败的悲剧将不再会发生。

来源:中人网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