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游常山
长期以来,管理工作愈来愈吃力不讨好,因为企业并没有对症下药,给管理者该有的、足够的训练。
在知识经济时代,工作不再有清楚的定义,管理者就是要负起重任,包括:激励员工、发展潜能、调和纠纷、维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还有最重要的,要留住员工。
盖洛普公司的研究也指出,员工的忠诚度、工作的满意度、生产力,都取决于员工和直接主管的关系。那么怎样才叫做给予主管足够的训练?美国《专业调查》(ProQuest)杂志特别针对这个议题讨论,得到三个结论。第一,公司应该针对管理者担任主管的个别需要,量身打造训练计划。第二,在学习过程,给管理者更多掌控权。第三,工作上,企业应不断提供支持。
量身打造的训练课程
每一位管理者都有优缺点,所以,公司应该针对他的特质,给予不同的领导发展训练课程。如果,一个主管擅长人际沟通,就没有必要再浪费钱,送他去学“有效的沟通者”这种课。
那么如何了解这种个别差异?透过评估。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技巧、能力、限制和偏见。不严肃面对这些差异,训练就没有效果。
有一种评估管理者能力的做法是,360度的评估。也就是透过经理的同事、属下和管理者,全方面评估个人的优、缺点。
评估另一项功能,就是提供改变的诱因。只有了解自己的限制,并知道提升自己的能力很重要,才会有很大的动机想要改变自己。
给管理者更多主控权
老实说,所有人长大成人后都想要自己管自己。我们想要自己选择自己的事业、专业能力发展等,因为是自己选的,所以做得最好。最好的管理课程,都提供了受训的管理者自己搭配课程,尊重他们想学什么,或是要怎么学。
最好不要强迫他们参加什么工作坊之类,而改以搭配不同需求的管理套餐的选择模式,例如,讨论会、读书会、网络训练、计算机互动学习、大学选课、个别辅导、小组讨论,还有管理者支持网络。
例如,美国安泰财务公司的教育训练主管普赛就想出一个好方法,原本安泰将训练部门放在公司自己的训练大楼,编制了130位讲师和职员。但是费用太高,于是普赛就要求所有参加训练的经理,不只是选择他们想要进修的教育训练主题,也可以思考,他们可以用何种方式来参与训练课程。
例如,他们可以参与有关工作环境议题的小组个案讨论,好比员工的保健卫生问题,他们也可以参加读书会讨论领导力的问题。例如,如何管理X世代。另外,管理者还可以参与人力资源制度的讨论和绩效评估手册的制定。
这些活动的内容,全部要放在公司的内部网络上,以便管理者随时可以上网找他们需要的管理工具。
持续训练很重要
每个在上位的人都会说,高处不胜寒,当主管真寂寞。管理者非常需要有朋友可以秘密谈些棘手的人事议题。这些支持可以来自外部,例如外面来的讲师,公司内的高级主管的指导,或是管理者自己形成的支持网络。
北美宝来协会(Polaris),是一个结合75家会计师事务所的联盟。这个联盟提供会员事务所一些领导力的课程,教导他们的管理者如何发展领导力。“目标主要放在如何管理新世代,”该协会的训练主管舒葛伦说。
这个协会发展出一套,针对主管能力发展的360度回馈的全方位评估方式。为期一年半内,受训的管理者见面4次,每次聚会3天。3天的受训课程包括:策略规划、沟通、激励,以及改变中的会计专业环境。为什么长达一年半?目的在让受训的管理者有时间消化。
除了课程内容之外,最有效的训练方式还有:
1.在3天的受训课程中,有一对一的面授机宜指导,设定管理者自己的发展计划。
2.学员藉此认识其他会计事务所的同僚,形成外部的支持网络体系。
3.受训者回到自己的会计事务所,要当内部讲师,让自己公司的同仁打分数,从他们的回馈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
舒葛伦认为,就是这种独有的量身订做、不中断的训练方式,使得这个训练课程有效。“针对特定议题,一对一传授的方式,要远比大班上课有效,”舒葛伦说。
其实,上述这三个方法,不是什么创新的理论。重点是,公司要主动探究,否则,管理者是永远不会自动自发地学会管理。当好主管是公司生产力和低流动率的关键时,企业难道不该多投注一些资源在训练好的主管上吗?
来源:21世纪人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