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bert Rischette,曾任世界500强企业ARBED钢铁公司冶金部工程师、信息和工程部负责人,现任欧洲经济组织(EEIG)AXIS秘书长,卢森堡电信协会ALEA秘书长,卢森堡IST(Institute Superieur de Technologie)教授,卢森堡中心大学教授,法国南希大学住处科技系教授。昨日,应南京市人事局、南京市外国专家局之邀来宁,为登上国际大舞台的中国企业支招。本报记者因此有机会对Netbert Rischette进行了一次专访。
熟悉游戏规则参与国际竞争
Netbert Rischette说,中国企业如果要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他们所面对的东西很多。中国也加入了WTO,这中间有很多机遇,但是中国的企业必须了解,产品进入欧洲、美洲有许多规则,而你要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你就必须了解并掌握他的一些规则。当然还有WTO的一些规则,这些都是你在竞争中所必须的,这也是最重要的。我举一个例子,在卢森堡的商店里有许多中国货,但是这些货物的标签都是中文的,人们在选择的时候看不懂,当然也就买不成了。所以一个产品要进入国外市场,拥有多种语言的标识是十分重要的。
内外兼修方能取胜
Netbert Rischette说,要知道这个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光有实力没有外部环境不行,光有外部环境没有实力也不行。我认为中国企业目前要“两手抓”,也就是这么一句“内练功夫,外塑形象”,要竞争就不能放松其中的任何一条。我曾经几次来中国,每一次都给我不同的印象,中国的发展非常快,这在世界上也是非常有名的。中国的企业家也非常有参与竞争的素质,而且他们大多数都会熟练地使用英语,我们的交流非常融洽。中国企业在未来一定非常有竞争力,但目前看来,中国企业产品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价格上便宜,成本低,质量上如果能够更好与国外产品相媲美的话,中国产品是可以战无不胜的。
人才的培养比使用更重要
Netbert Rischette说,要参与国际竞争,人才是第一重要的因素。我对中国企业家的印象非常深,我知道中国企业家有好胜的精神,而且还有聪明的头脑,但形不成整体合力。而且,中国的企业对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在我们国外,是非常重视对人才培养的,特别是对公司员工的培养,企业每年都会花一大笔的资金在人才培养上,并且并不十分介意人才的跳槽,因为每一个公司对人才的培养都基本一样。他们的人才是由学校与企业联合起来培养的,在学校他们学习理论,在企业得到实践,这每一步都非常紧凑,这是中国人才培养上不及的地方。我想一个人才的培养应该有这么一个过程:学校-企业-社会-学校。要终身学习,不断学习。不仅要从教授课堂那儿学东西,还要从专家、同事、朋友那儿学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