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企业“非典”时期的“非常管理”

黄涛

  “非典”带来的管理新难题和对策

  一、员工出现“非典”恐慌情绪

  这是企业所遭遇的最普遍问题,尤其是那些曾经出现过“非典”病例的企业,由此带来的恐慌情绪容易使员工“人心不稳”,从而降低企业的运作效率。2月20日,广钢集团属下的热电厂化验班7名职工感染“非典”,之后还有4名职工被感染,一些证实的和未证实的有关“非典”的传闻开始在集团内蔓延,产生了一定的恐慌情绪。

  对策:1、将患者送院隔离治疗,对患者可能接触的人群进行监控和检查,及时进行大范围消毒。

  2、及时向员工通报疫情,对疫情发生的单位进行跟踪报道,消除各种猜测和不安情绪。

二、正常的工作方式被打乱

  在“非典”严重的时候,许多公司采取了回家办公的做法。这样就造成一个问题,管理层与员工、管理层之间、员工之间都无法像往常那样面对面地沟通、决策,一个“虚拟化”的公司摆在管理者面前。4月中旬,方正科技常务副总经理官益群到广州出差,正要返回北京时恰好北京出台隔离政策,不仅他本人无法回到公司正常工作,而且连总部大部分员工也回家办公,真可谓“将在外,兵也在外”。在这种突发情况下,如何保证指挥工作的正常进行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对策:1、除利用网络联系外,启用电话会议系统每天举行管理层会议。 2、调整营销方式,加强推广电话和网络直销。

  三、确保生产线正常运作

  这个问题在制造业尤其突出,因为一旦生产线出现“非典”病例,整个生产就要停止运转,造成的损失可能是致命的。4月下旬,广州七喜电脑公司生产车间多名职工出现发烧症状,而当时又正值“五一”销售高峰,情况非常紧急。

  对策:

  1、对发烧的员工进行隔离治疗,每天测量员工体温,加强厂区卫生工作。

  2、暂时“封闭”厂区,最大限度减少员工外出和外人进入。

  3、生产线员工分班上岗,并分时就餐。

  4、所有员工在厂区宿舍居住。

  从外企应急管理机制想到的

  在这次关于“非典”时期企业管理所遭遇问题的专题采访中,给记者留下较深印象的有三点:第一,大企业普遍比中小企业做得好;第二,高科技行业普遍比传统行业做得好;第三,外企普遍比国内企业做得好。最后这一点,是值得国内企业好好学习的。

  当“非典”来临的时候,国内企业几乎都经历了一段不短的彷徨期,不知道应该从何下手,但相比之下,外企则显得有条不紊。“非典”疫情一爆发,索尼中国公司迅速成立了“SARS危机管理委员会”,以便及时了解最新动态,确保针对各种情况作出最迅速的决定,还专门拨出了用于防止疾病传播的专款。公司从4月初开始就数次对办公场所进行深消毒,给员工多次配发口罩、消毒湿纸巾、消毒漱口水等防护用品,并及时调整了员工工作时间,以避开上下班路上高峰时段和减少办公室的人员密度……这一切都是按照日常就设有的紧急情况应急预案来操作的。

  据了解,索尼中国公司内部虽不单独设立应急部门,但与应急相关的人员和分工都是确定的。德国巴斯夫公司在中国南京和上海投资了数十亿欧元。该公司表示,按照公司通常制定的应急措施条例,在紧急情况下,巴斯夫在上海的办事处可兼顾北京的业务。

  国内企业应建立应急管理机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外企的应急管理机制除了针对“非典”这样的疫情外,还涉及自然灾害、战争等诸多方面。一家国际知名IT企业的市场人员告诉记者,作为跨国企业来讲,原材料来源的安全非常重要,因此该公司始终保持在多个国家采购的原则,一旦受自然灾害、战争等突发因素的影响,相应的应急机制就会启动,虽然会增加一些成本,但是可以保证安全。反观国内企业,缺乏应急管理机制所带来的问题已经在“非典”事件中暴露出来。比如制药企业尤其是生产各种预防、治疗“非典”药品的企业,当原材料成倍上涨的时候,采购源单一的弊端就呈现出来了,一些企业正面临巨大的运营压力。 当然,应急管理机制对于绝大多数国内企业来说仍然比较陌生,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也并非易事。而且,当前抗击“非典”的重任还容不得我们去坐下来反思。但应该提醒的是,当这场疫情过去之后,我们的企业家是不是该去正视一下这个问题呢?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