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管理者:用比自己强者也要胆量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过这样的话:“你可以把我的工厂、设备、资金全部夺去,只要保留我的组织和人员,几年后我仍将是钢铁大王。”卡耐基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文字:“这里安葬着一个人,他最擅长把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为他服务的管理机构之中。”卡耐基的成功在于善用比自己强的人。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者更需要有敢于和善于使用强者的胆量和能力。

  敢用强过自己的人就要容人之长。“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古已有之的不良风气。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对才智功业高于自己的人“必欲百般去之”;物理学家牛顿嫉妒晚辈,生怕别人超过自己,凭借自己的地位压制格雷电学论文的发表;电影大师卓别林,容不得才华超过自己的导演,利用自己的权力焚毁了唯一的一部《海的女儿》的拷贝。

  在现实生活中,也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心余力绌,又不甘寂寞,把别人的进步当成是对自己的威胁,对能力和学识超过自己的同事百般诋毁,说人家这也不行,那也不是,甚至一无是处。

  一些管理者不乐于用比自己强的人,除了怕这些“强人”难以驾驭,主要还是嫉贤妒能心理在作怪。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总以为自己是单位或部门的佼佼者,各方面都应该比别人高一筹。因此,当他们遇到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就萌生妒嫉,甚至采取种种方式压制他们,不让他们发挥特长,使得许多专业人才被埋没,实在令人痛心。

  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容人之长不仅是事业的需要,也是应有的觉悟、胸怀和品格。只有做到对人宽宏大度,容人以德,才能感人肺腑,令人尊重,也才能吸引大批贤才。

  敢用强过自己的人就要容人之短。求全责备是用人之大忌,它压抑着人才工作的积极性,障碍人才的成长,阻碍人才智能的发挥;它使人谨小慎微,不思进取,造成人才的浪费。人才也是人,有其长就会有其短,如获得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的华裔科学家崔琦就不会使用电脑。

  如果用现代人必须掌握电脑、驾驶和外文的标准来衡量,连“现代人”都算不上的崔琦就不可能获得世界影响最大的诺贝尔奖。美国当代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评论:谁想在一个组织中任用没有缺点的人,这个组织最多是一个平庸的组织;谁想找“各方面都好”的人,结果只能找到无能的人。没有颜色的世界是白得刺眼的世界;没有缺点的人肯定不是凡人。高下相成,有作为的人往往优缺点都比较明显。

  古往今来,大凡有见识、有能力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特点。他们不仅优点突出,而且缺点明显,如有才干的人往往恃才自傲;有魄力的人容易不拘常规;意志坚定的人容易固执己见;为人谦和的人多又胆小怕事等等。管理者用人,当用那些长处明显而短处不严重的人。要因人而用,不要唯用责人,更不要削足适履。

  敢用强过自己的人就要允许失败。任何人的经历都不会一帆风顺,常胜将军是不多见的。尤其是一些创造性活动,失败往往多于成功,而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国际知名企业都是允许失败的企业,如花旗银行、通用电气、百事可乐等,都认为“失败是正常现象”,甚至认为应该奖励“合理错误”。

  世界最著名的高科技园区--硅谷流行一句名言:“边干边学,边败边学。”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失败者,是硅谷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于种种意想不到的原因,受任者任务完成得不好,或出现失误,管理者一定不要大惊小怪,要宽小过,总大纲,以纲行律己,不以纲行取人。如果一出现失误,管理者对受挫者一味的指责、埋怨、批评、训斥,不给丝毫的温暖和善意的帮助,就会冷了部下的心,甚至会激化演变为敌对情绪和叛逆心理。

  人才冒尖不容易,他们付出了比别人更艰苦的劳动,承受了比别人更多的磨难,表现出比别人更卓越的才干。因此,对于尖子人才,对于能力超过自己的人,一定要热情扶持,破格使用,待遇也应适当提高,这样才能鼓励更多人才冒尖,充分发挥才干。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