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企业用人的层级模式

经营企业说到底是经营人。而经营人的核心是用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古人的这句话是说用人就要给与十足的信任,否则最好不用。然而,在现实中,并不完全如此。企业是资本的附属物,始终以追求利润最大化(或称股东收益最大化)为己任,因此在用人方面,凡是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人都可能为企业所用,其中有不疑而用的,也有既疑又用的,还有用了又疑,或疑了又用的……

换言之,企业在用人过程中存在三个层级,即利用、使用和重用。

一、用人的三个层级

1.利用 利用是三个层级中最低的一层。所谓利用是指管理者对管理对象缺乏必要的信任,但又觉得其有“可用之处”,即被利用者具有能为管理者带来利润的一技之长。

这种任用的特点表现为:授权有限,不会影响大局;所任的多属次要职位;时刻受到上司的严密监控;任用时征对性强;任期短,一旦发现无“可用之处”便会弃之如尘土;伪装性强,被利用者不易察觉自己受到利用。

利用层级上,上下级之间缺乏共同语言,相互利用,又互存戒心,维系的基础极为脆弱,流动性最强。

2.使用 使用是三个层级中最常见、范围最广。在企业中,绝大多数员工属于被使用的对象。使用是建立在一定的信任基础上,是上司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监控,对确有一定能力,能为企业创造一定财富的下属的一种任用形式。

使用层级的特点是:授权进一步放宽,但仍不至于影响全局;职位不属企业关键岗位;任职期限较长,且相对稳定;受到企业一定培训,但不多;任用时专业针对性同样强。

使用层级界于利用和重用之间。处于这个层级的员工在数量上远远大于被利用和被重用的员工。维系现存关系的是工作而非感情。上下滑动的空间同样大,即是说一旦得上司赏识,可能受重用;但是若被上司嫌弃,有可能滑到最低层。

3.重用 重用是用人的最高层级。所谓受重用即是下属被上司安置到关键的岗位上,授予其较充分、重要的职权。

重用层级的特点为:信任度高;感情因素居于主导地位;上下级有较多的共同语言;有较深的理解程度;工作配合默契;受重视的下属能力强、工作出色、沟通能力强、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企业不惜金钱对其进行培训、位居企业高层或关键职位。

在企业用人行为中,重用带有一定战略性,受重用的员工属企业核心人才和后备人才。被重用者德才的优劣关系着企业的全局,甚至存亡,因此重用层级员工的选择至关重要。

二、三个用人层级的流动管理

企业用人的三个层级中,利用层级的员工通常是新进企业、处于试用期的员工、受到纪律处分的员工、被证明能力、知识、品行欠佳的员工,等等,这部分员工一般占企业员工的15~20%。

受重用的员工通常是企业的技术、经营、管理、金融、生产等部门的核心员工,他们掌握着企业重要技术、财务、业务信息和机密,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重用层级的员工一般也占企业员工的15~20%。

使用层级的员工是企业中数量最广大的部分,约占企业员工的60~70%,他们多属于决策执行人员、业务拓展人员及生产操作人员。他们的工作使企业一切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企业用人的三个层级不是固定不变的。利用层级中,一部分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使用层的员工,一部分会被淘汰出局,一部分调整到别的岗位;使用层级的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能成为受重用的员工。而重用层级的员工如果不洁身自好、勤奋工作、不断进取,也可能滑入使用层级,严重的甚至会跌入利用层;同理,使用层级的员工也会滑入利用层级。

理论上讲,所有受重用的员工都必须经过利用和使用层次,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有能力、有魄力、有胆识、有经验,从而受到上司的器重;另一方面,任何一个员工都可以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工作、展示自己的才华、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来赢得上司的青睐,承担更大的责任,施展更大的抱负,一步一步地上升到重用层,成为企业的中坚分子。

笔者之所以说是理论上如此,是因为中国不少家族企业中,关键岗位原则上不允许家族外人员插手。在这方面做的比较成功的案例莫过于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曾公开声明公司不用其亲属。

三、层级模式是技能、信任和制度的统一

根据上文,层级模式必须建立在技能、信任的基础上,即是说,员工有了一定的技能,通过努力,赢得上司的信任,从而越来越受到重用。但是,仅有技能和信任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度的约束。

我们知道,不少有能力的人才,虽然怀揣绝技、知识渊博且工作勤恳,但是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或性格孤僻、不苟言笑,或不拘小节、不修边幅;或老实厚道、呐于言谈;或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如果没有制度的保护,很难与那些擅长投机取巧、趋炎附势之流抗衡。其结果是,有能力的人难以施展才华,只得另选明主、另谋高就,这显然是企业不愿看到的。

因此,用人的层级模式是技能、信任和制度三者的有机统一。

四、层级模式中三个层次成正态分布

根据笔者的研究,一个业绩优秀的企业,在用人方面,利用、使用和重用三个层级员工大致上呈正态分布。

员工的数量、信任度、技能水平、岗位重要性等因素沿纵柱呈对称分布。纵柱左右两边员工数量大致相等,右边的员工被信任、重用的程度,以及技能水平、岗位的重要性都高于左边员工。

利用层级的员工与受重用的员工所占比例也大致相等,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企业管理。利用层级人员过多,每年淘汰的员工会增加,企业人员重置成本和培训成本会增加,且不利于在岗员工队伍的稳定;但是过少,企业如一潭死水,员工缺乏危机感和进取精神,不利于企业和员工发展。对于重用层级员工,数量过多,就会出现机构臃肿、推诿扯皮增多、效率低下等问题;但如果数量过少,又会出现信任危机,高层的决策难以得到下行、基层的信息难以上行。

可以说,用人的层级模式其实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五、研究用人的层级模式的意义

弄清用人的三个层级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1. 能更好地掌握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

通过层级模式,能够清晰地了解到企业内部哪些员工需要淘汰、哪些员工值得重用、哪些员工需要培训、哪些员工应降低信任度、哪些员工必须加以调整等信息,企业经营者或人力资源部门根据这些信息确定当年裁员比率、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引进急需和储备的人才……

2. 能更好地为新进人员进行职业规划

通过层级模式,还可为新进员工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让他们了解其可以通过怎样的途径、努力,一步一步从利用层逐渐上升到重用层。

3. 能更好地制定政策,提高大多数员工的积极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企业最终目标。通过层级模式,企业在清楚掌握不同层级员工信息后,制定有关政策,并征对不同员工采取各不相同的激励措施,让不同层级的员工都能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

4. 能更好地选拔人才

通过层级模式,企业可知道哪一级的职位需要在哪一层级员工中进行选拔,哪一层级员工可直接选拔,哪一层级员工需要培训后才宜任用,哪一层级员工需要试用,试用多长时间,以及哪一层级员工适合从事哪方面的工作,等等。

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亚科卡曾说:“管理的艺术就是用人的艺术,企业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怎样赚钱,而在于怎样用人。”这句话无疑是对层级模式极好的诠释。但是,企业管理者应注意的是,这种层级模式只能存在其头脑中,不宜对外公开,否则大多数员工一旦得知自己不受重视,结果可想而知。毕竟,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不是几个或几十个受重用的员工就能搞好的。

层级模式的真正意图是,企业管理者心里要有一杆秤,但同时要让所有的员工都感到自己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分子。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