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HR成长:为自己缝制一件“职业嫁衣”

“职业规划”是当下的时髦词语之一,打开任何一个有关人力资源的网站都不难找到她的倩影。

  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就是要最大限度利用员工的能力,并为每一位员工都提供一个挖掘其最大潜力,使其不断成长、最终走向成功的机会,这是HR的重要职责之一。然而企业的HR们又是如何经营自我、开发潜能、规划自己职业道路的?常常为人做嫁衣的HR们又是如何精心为自己打造一件“职业嫁衣”的呢?

  Ram:成为企业的HR专家

  入行:大学学财务的Ram,在实习阶段发觉,相对于数字来说自己更喜欢和人打交道,更适合做与人接触的工作。明白了自己的内心倾向,Ram找到了自己的职业锚,进入了HR的行当。毕业后,她抓住了机会,成为一家四星级酒店HR部门的秘书,开始了她的HR之路。如今已是人力资源总监的Ram回首当年,很庆幸那时就能明白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愿意干什么。

  奠基:原本是学财务的Ram对HR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不过,3年HR部门的秘书工作为她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秘书,她所做的都是非常琐碎的工作,但恰恰从这些琐碎工作中,Ram接触了所有HR管理的环节。当时她是HR部门里唯一会使用电脑打字的人。如此一来,她成为接触HR文件最多的人,更有机会全方位了解HR工作。她知道了招聘、培训、薪酬、外调等等有关HR工作的方方面面。

  上升:3年的锻炼,不但弥补了Ram在HR专业知识上的空白,更将她培育成了具有管理潜质的HR,她成了酒店的培训经理。此时的Ram不再像过去一样面面俱到地打理HR部门的各项工作,而是致力于培训。酒店1000余人的规模,四星级的规格使得她这个培训经理肩上的担子格外重。酒店行业是分工最细、管理最规范的行业之一,作为培训经理的Ram就要按星级规定、上岗标准制订各项培训计划。例如:员工英语水平不够格要进行英语语言类的培训;员工从普通服务生到领班,从领班到督导,就需要进行转岗培训;管理培训;时间管理的培训;团队精神培养的培训;还有外派培训,自己酒店员工派到各地酒店培训,交流经验,对其他地方来的同行进行培训。负责组织管理这些培训项目的同时,有不少培训她都需要亲历甚至亲为上课。责任重了,业务专了,25岁的Ram已经是一名出色的酒店培训经理。

  瓶颈:在酒店工作期间,Ram受荷兰经理所托,专门花时间写书,记录酒店筹建、发展的点点滴滴。为此,她专门放下手头的工作,成立编辑部。书出版后,酒店的管理模式受到业界同行的关注和好评。此项重任完成后的Ram已经是酒店除总经理之外的高层管理者之一。通俗地讲,她的职位属于同批进酒店人中最高的了。也就是说,她在企业的纵向发展中遇到了瓶颈,上升空间几乎为零。不甘心就此终老的Ram一直在寻找突破口,她还想继续从事HR工作,这样,唯一的选择就是离开酒店再谋发展。

  契机:Ram没有急急忙忙地跳槽到别的酒店,而是把握机会进入了再学习的阶段。因为Ram希望工作有突破,能提升,同时不再囿于酒店业,而她对于其他行业并不了解,过去的经验和积累未必直接有效,所以她及时把握住再充电的机会,参加了香港某大学一个有关东南亚经济风波的调研项目,她负责其中有关HR的课题。

  厚积:项目持续了2年左右,Ram在此期间围绕着HR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当然这些研究工作不是呆在象牙塔里埋头做学问,其中包含了许多和实践相关的内容。对不同的人进行访谈,使Ram有机会接触各种从事HR的人。更重要的是,这2年的研究工作完全拓宽了她的视野,给了她更为广阔的一片新天地。至此,她开始了解除酒店业外的其他行业;她了解了酒店业在第三产业中的位置以及发展走势,她开始站在宏观的角度理解经济的趋势。这两年,她接触到其他行业,比如IT业,与酒店业完全不同的管理思路、经营理念,这些都为她今后转到IT企业从事HR工作打下了基础。

  突破:厚积才能薄发。有了多年的积累,Ram终于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跨行业成为一家IT公司的HR总监。与过去酒店的培训经理工作相比,这不仅仅是头衔的改变,也不仅仅是职位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工作责任、范围的改变。Ram完全独立地负责HR的各项事务,为自己的决策负责,也承担相应的后果。进入Ram视野的也不单单是工作细节,更多的是公司的运营、战略,关注如何与人沟通,如何组织好团队、管理好变革,如何与业务结合起到对各个部门的支持。

  心得:Ram认为一个人的职业发展不外乎横向和纵向。对于她来说,在一个企业中的纵向发展达到过顶端,在HR部门她经历过从低到高的过程。当工作出现瓶颈,纵向发展达到顶端的时候她选择横向发展突破。最重要的是,尽管她是跨行业的横向发展,但她的HR职业生涯始终没有中断。

  Candy:重新创业做咨询公司

  毕业:今天,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企业愿意招收富有经验的人,或者从同行业中挖人,以便直接带来客户、利润、效益,不再愿意在培训上花钱,花精力,花功夫。1994年大学毕业的Candy自认为比起现在的大学生们要幸运得多。那个时候外资企业刚刚进入中国,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对人才有大量的需求,而当时中国本土的人才并不符合企业的要求,也不适应企业的文化,所以外企都非常愿意招收新毕业的大学生,培养自己的人才。Candy很顺利地进入了摩托罗拉,接受了培训和锻炼,感受到非常好的企业文化。这对于一个白纸一张、毫无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非常好的机遇。

  初涉:Candy学的是企业管理,但是管理这个概念范围非常大,一个新毕业的大学生,去管理什么?管人?还是管事?她坦白当时也没有相对明确的工作方向。摩托罗拉当时也是刚进入中国,一切处于起步筹建阶段,Candy当时的工作主要是处理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关系。她要负责有关年检、增值的各项事宜,要跑工商、跑税务,和政府部门打交道;同时也负责员工的薪水、福利等等。那时的Candy对人力资源还完全没有概念,今天看来她当时工作的一部分就是员工关系,应该是HR主要工作之一。这一干就是4年,Candy好比是一只脚在HR之路上走了4年。

  入行:4年的工作为Candy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当她到上海寻求新的发展时,将目光投向了HR。发出去的求职信都有了回音,通过沟通,Candy选择进入一家德国制药公司担任HR经理。这下她所担负的不仅仅是员工关系了,这时她才真正进入HR领域。Candy回忆当时的工作压力非常大,4年不完全的工作经历不能完全支持她HR经理的的工作,只能边做、边学、边补。艰苦之后的回报就是Candy的工作有模有样,招聘、各部门人员设置、培训、薪酬、绩效,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跳槽:在德国公司的几年是Candy成长、发展的几年。尽管她的HR工作步入轨道,越干越顺手,但是她还是选择了跳槽。新工作还是HR经理,不过CEO是美国人了。Candy认为在摩托罗拉那几年受到的熏陶使她更加适应美国的企业文化。在德国公司的工作经历为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她扎扎实实学到了东西,但是相比美国较为开发的文化传统,德国人古板的工作方式让Candy有些压抑。当Candy进入新公司时,有很多烂摊子等着收拾。公司刚刚成立,销售等部门迅速扩大,而HR部门远远没有跟上发展的需求,结果问题一大堆。Candy顶着重重阻力建立了相应的各项政策,并坚决贯彻实施。这份工作又教会她处理、应对危机,以及配合其他部门建立各项政策,并落到实处。

  创业:大展身手的Candy不满足于外企的HR经理,她还有更长远的计划。几年后,手头集聚了一定资源和实力的Candy毅然辞职创业,因为她感到在企业或者公司内部从事HR管理对她来说不再新鲜,也不再具有挑战性。过去长期的积累,不论是经验还是能力,对于她走到今天的这步都是至关重要的基础,现在,她凭借过去的专业本领、良好的人际关系向HR同行们推广咨询管理公司的产品。过去是“消费者”的Candy成了“生产者”,角色转换让她觉得新鲜又兴奋。

  心得:Candy的公司是她与新加坡、台湾地区合作的,她是半打工半CEO。虽然她不再是HR,可是她的“产品”还是与HR有关。公司成立不久,正在拓展业务,工作非常辛苦。Candy觉得这份累很值得,和过去做HR经理一样,累,但是很有收获。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