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定律,有时也需要变通,管理者还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运用自己的“秘密武器”。
前不久,记者参加了一个小型的企业家沙龙聚会,这些老总们在一起谈管理问题时,滔滔不绝。诚讯国际咨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邓永宗讲述了一个例子:他在上培训课的时候,课堂里手机呼叫声不断,课间休息时的回电好象也没能把话说清楚。这些电话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他询问了一位管理者,得到的回答是:“有些事情不管不行,放手让员工去干还真有点不放心。”管理者普遍认为权力绝对不能下放,员工只能听令行事,自己才是所有事情拍板定案的人。其实放权并不等于放弃管理责任,而是管理者有目的、有计划、有尺度地合理地允许员工作出自己认为正确的决定。管理者将大多数必须做的事情留给员工自主决定,必要的时候进行参与。这种放权方式的本质在于,将基于培训的牢固基础与确保员工能正确处理事务的管理实践结合起来。管理者如果大小事都亲力亲为,都由自己做决定,恐怕操心的事情数也数不完。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邓总经常出差。他告诉记者,之所以可以安心离开,并放手让员工自主做事,就是知道员工通过自己的准确判断所作出的决定,都是以他的观点作为决策依据的。因此,他认为放权是为了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从而创造出充分自主、自信的员工。放权不是孤立的过程,只有把它放到各种具体的管理过程中,方能营造一种氛围,而这个过程也许就是从态度和沟通开始的。如果员工没有一定的自主权,感觉自己是在受到控制的环境中工作,不仅会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还会因此而扼杀员工的创见和创造性。
怎样才能让员工知道主管对他们高度信任,同时能够接受这种方式管理?邓总认为有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明确的政策只有当员工清楚地知道主管的意图以及各自的岗位职责时,放权才能发挥作用,即允许员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处理。
2.良好的沟通只有上下级之间沟通渠道畅通,才能使员工充分发挥潜能,作出良好表现。
3.尽量少干预在信任的基础上,放手让员工自己决定事情,前提是必须明确管理层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4.不断探求放权一定要长期保持,不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管理上的变化而逐渐淡化,让员工自主做事的管理手段不能朝令夕改,要通过反馈不断寻找更好的经营方式。
5.发挥潜力员工获得了放权,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从而显示出他们出色完成任务的能力,对企业及员工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帮助。邓总分析说:管理说到底是要实现目标。因为市场的关系,采用不恰当的管理手段,很可能会遇到风险,但是太少控制,或放弃责任和管束,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内部失控的更大风险。所以一定要保持一种平衡。合理的、适度的放权,是管理者所拥有的一种潜在的“管理武器”,正确运用这种观念和方法,会使管理者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
来源:聚星人力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