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人才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在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与科技的激烈竞争中,人才的竞争成为核心内容。随着全球范围内人才争夺的日趋激烈,我国面临的人才问题更加突出。走人才强国之路,必须转变相应的人才机制,必须加快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大力推进人事制度和体制的创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与世界接轨的人才机制。
1.建立高效的人才使用机制
当前,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基层的一些单位急需人才,但苦于没有编制或指标,不能及时引进人才,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出现了一方面人才积压,另一方面人才又不足的怪现象。对于这种情况,人们形象地比喻为:沙漠里淹死人。这些问题的形成,是我国还没有建立高效的人才使用机制的表现之一,其具体原因是:
一是人才舞台不广。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供给过剩,据估计,仅农村就有2亿劳动力的剩余。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我国每年将有100万-12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在城市寻找新的职业,而城市尚有几百万乃至上千万下岗工人也在求职。
二是人才结构问题突出。“人才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合格人才”的矛盾在一些部门与地区普遍存在。据统计,我国主要人才市场的人才成交率比较低,最低成交率为8%,最高成交率为20%,突出表现为人员供给的专业技能、素质与企业、组织的人员需求不能对接。
要通过市场,把作为生产要素的人才,配置到最合理、最能创造价值、最有效率的地方。
2.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
中国有句古话:“人往高处走”。这是正常的人才流动规律。人才合理流动对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鼓励并积极地促进这种合理的、有序的人才流动。只有人才“活”起来了,真正流动起来了,才能更好地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创造巨大的效益。只有人才资源成为一种社会共享的资源,我们的“人才引进”才有新的空间和新的渠道。
3.建立完善的人才市场机制
我国的人才市场机制还很不完善。比如,人才供需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对人才市场信息的加工、处理、传递与交流尚未达到网络化、信息化,难以提供高效、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人才市场管理不善等。健全人才市场机制,必须进一步打破人才部门、单位壁垒,促进用人单位和人才两个主体进入市场;要变政府办市场为政府管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人才市场环境。完善人才市场的供求、价格和信息机制,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西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建立有效的信息机制,各类人才就可以在广阔的空间选择职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用人单位也可以在丰富的信息中,找到需要的人才。努力发展高层次人才市场,把高级人才的市场配置与各项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做好人事部门所属人才市场的整合联手,引导他们走“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经营发展道路。要健全完善包括人才评价、咨询服务、开发培训等内容的中介服务体系,更好地完善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
4.建立长效的人才培训机制
完善人才培训机制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计划。培训部门应该根据市场行情调整培训计划,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要搞好市场需求调查,及时根据市场需求信息来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以需定产”。二是要改进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方法。我们要将以传授知识为主改为以培养能力为主,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的能力,切实改变“高分低能”现象。要注重人才的“继续培养”。一些发达国家在人才培养上有许多先进的理念与做法,如对人才进行“终身设计”,根据其发展前景长期进行定向培养。我们应该借鉴这些做法,对人才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继续培养,改变“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张学礼 魏连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