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企业家需要哪些素质?

什么是中国的企业家,企业家需要哪些素质,如何培养中国企业家?这些问题是近年来经济、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作为中国著名的经济理论专家,曾担任过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现任中欧国际商学院执行院长的刘吉认为,21世纪的企业家必须具备“三商”、“四能力”、“一素养”。

  “三商”首先是要有高智商,一个弱智的人是不能成为企业家的。但仅有高智商又是不够的,企业家必须和社会、和自己的团队打交道,所以还必须具有较高的情商。同时,他还需要有胆略,该出手时就出手,但又不是盲目出手,而是善于抓住机遇。我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其实时机才是金钱,谁抓住时机谁就能赚钱。21世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家必须做到这“三商”结合。刘吉说,MBA学校的任务就是要开发这“三商”,GMAT考查的是智商,面试主要是测试情商,看背景考核的是胆商。

  “四能力”首先创新能力,企业竞争必须依靠它。其次是应变能力,MBA们要学会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赚钱:不管是在银根松的时候,还是在银根紧的时候,都能挣到钱;在法制健全、经济发达的国家、地区能挣到钱,在法制不健全、不发达的国家也能挣到钱。第三是公关能力,要善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同行、政府、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第四是组织能力,能够把自己的团队凝聚起来。

  “一素养”是指必须具有多元文化的素养。这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需要。无论是在跨国公司工作,还是创立自己的国际型企业,都必须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据了解,中欧国际商学院在招收外国学生的同时,也鼓励MBA毕业生进军外企。刘吉认为,看起来进军外企是为外国人赚钱,但这一关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学习了外国人怎么赚中国人的钱后,才能知道怎么赚外国人的钱。学习了国际经济运行机制后,这些中国的经济精英既可回到中方企业,重新创业,也可以继续留在外企工作。经济全球化趋势将带来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未来的他们可能成为外国公司的总裁。改革开放初期,大量优秀人才从国企流向外企,大量人才到国外留学,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而时间证明,这种开放的政策对中国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目前不是已经出现了外企人才“回流”和留学人员回归的热潮了吗?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