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民营企业的14条戒律

经济学家范恒山近日在全国工商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提出,非公经济能否发展的关键,不仅取决于外部,更重要的取于企业的内部,因为堡垒总是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从目前已经垮台或正走向衰败的私营企业的情况看,它们的失败很大程度是自己打倒了自己。由此,范向私营企业提出了他的14条警告。

在产权上千万不能吃独食
不能吃独食,这对私营企业是一个坎。产权吃独食是私营企业发展的癌症。不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必然要死掉。
为什么对非公经济特别要强调这一点呢?因为非公有制企业最容易导致产权单一化,吃独食。非公经济企业往往是由一个人或者少数人通过艰苦努力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客观上容易形成产权主体的单一化。另一点,私企内部股权的封闭也导致单一化。私营企业家最好的特点就是能够共苦,但是最大的坏处可能就是
不能同甘。
创业者主观上往往固守单一的私人所有制,对外排斥资本进入,对内拒绝在经营者、劳动者间建立资产联系。这必然带来闭锁经营,缺资缺智和离心离德。所以,在产权关系上,一定要走产权多元化的道路,要敢于吸引外部奖金的参与,要敢于给人股份,甚至在未来的激励机制上也可以考虑给股份。
在决策上不能只对自己放心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私企CEO只对自己放心。企业的管理权、重大的决策权差不多都掌握在私企CEO一个人的手中。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企业决策机制非常重要,它是实现企业低风险、高效率运作的重要条件。而决策的非规范化、非制度化又常常是私营经济的通病。因为受制于特定的产权关系,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在管理上履行一言堂的家长制。而对一个企业来说,即使“拍板者”的素质不低,也不可以一个人说了算。因为一个人的能力与智力总是有限的,把企业的发展系于一人之身是非常危险的。

用人不要太相信亲戚朋友
良好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择机制,具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能够使经营管理者忠实地、创造地为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尽职尽责;每二个特点,能够使经营管理岗位永远屹立着优秀的管理者。这就意味着,不仅胸无点墨的滥竽充数者和居心不良的害群之马不能窃踞经营管理者位置,而且有才华的管理者也永远面临着“下岗”的压力而不得不提高自己,始终保持着一种旺盛的斗志。
符合这两点要求的选拔机制只有一个,就是市场遴选的机制。即通过公开、公正的途径决定企业经营管理者。但是我们的私营企业,这个问题并不是解决得很好。

要建立强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
私营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一般会比国有企业好一点,但是,由于产权关系的约束,私营企业难以建立规范的、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愿用股权补偿经营者、劳动者对企业作出的贡献,奖罚依好恶而定等直接或间接原因都妨碍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这在私企中并不鲜见。

把生产经营建立在务实的基础上
务实是私营企业长远、稳定而快速发展的基石,是企业成功动作方略中最重要的内容。把企业的发展一味寄托在玩虚招上,风险是很大的,也难以实现长久的稳定发展。一定条件下,利用有利的机会,有效的技巧,玩一点虚的是必要的。但是,务实永远是企业生产的主体和主题。

积极而慎重的进行资本运营
什么叫资本运营?资本运营就是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动作和资本的科学运动,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无论宏观还是微观,有效的资本运营杠杆都可以达到其它方式达不到或者在较短时间达不到的奇妙效果。所以每一个私营企业都应该利用自身的条件,把握机会积极进行资本运营。
资本运营是一种高投入与高风险并存的经营形式,搞不好会倾家荡产,甚至在一夜之间发财。社会上流行的把产品经营过渡到资本经营的观点,实质上是很有害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的主体永远是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必须围绕产品经营展开才能够锦上添花。

别搞自己不懂的东西
人不是万能的,同样一个企业也不是万能的,贪大求广,面面俱到,不仅精力、财力和人力不足,而且尾大不掉,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要,最后可能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衰败。

努力创造经营特色
一定要创造出自己的经营特色,特色就是优势,就是市场竞争力,就是高利润。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在形成特色上做文章,而所谓的经营特色,既包括产品特色、相关服务特色,也包括操作上的特色。

树立快半拍的思想意识
一个民营企业家,特别是一个私营企业家,难能可贵的是树立快半拍的思想意识。快半拍,就是机遇,就是优势,也就是成功。

警惕民营机制的异化
民营机制的优越在于体制,在于机制。由于民间产权的关系,以及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上的特点,责任心、创造力和自律性是实行私营经济企业高活力、高效率、低风险运转的根本保证。失去了这些,私营经济也就没有什么优势,所以特别要注意警惕体制、机制上的异化。

克服守财奴心理
个体私营企业家,要把握时机,理智扩大投资,该出手时要出手。延误战机,老是犹犹豫豫,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没有好体制之前,是比体制的优势,叫做拼体制;有了好体制后,就要比对人才的投资,叫做拼人才。

不要总指望钻政策空子
有些人以为钻体制漏洞,找政策空子就可以活命,就可以在短期内发大财,其实那是一种误解。

成立一个战略策划研究部
这一点我要特别指出,企业发展得好不好,能否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跟企业发展思路的正确定位和操作上的科学把握密切相关。所以我建议私营企业要成立战略策划研究部,强化企业长远发展的软科学研究,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国家政策路径走向、经济发展趋向,以及这种状态下的企业长远经营战略,推进战略战术的研究。 (范恒山)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