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亟待三大创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管理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企业管理正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其突出表现为:企业由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向追求整体价值最大化;传统的监控型管理转向授权型管理,最终转向以潜能开发、人力资本的价值增值为主体;金字塔式的权力型组织结构转向扁平化组织结构、团队式的管理运作模式等等。

  近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蒋黔贵指出,我国企业管理亟待三大创新

  一是企业战略。管理创新思维首先是一种战略思维。有资料表明,世界上1000家倒闭大企业中,有850家是战略失误造成的,而成功企业家花在战略思维和研究上的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60%以上。

  蒋黔贵认为,由于各国的要素禀赋差异使得国际分工呈现金字塔结构,而产品附加值处在顶层最高的位置。我国目前虽然有100多种制造产品产量成为世界第一,但是企业及品牌在国际市场的信誉度和影响力甚微。不失时机地向产业链高端迈进,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中之重。所幸的是,国内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62.82%的企业有经营战略,68.72%的企业能够根据经营环境和执行情况的变化进行战略调整,而且有约33%的企业在应用低成本领先战略、产品服务差异战略、目标专门化战略等方面取得成效。

  二是协调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全球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在生产产品、获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我国企业管理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尽可能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一些国际标准。但据调查样本显示,目前只有66.3%的企业通过了ISO9000认证、19.53%的企业通过了ISO14000认证、9.29%的企业通过了OHSAS18001认证,至于“社会责任国际”发起制定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对企业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企业要做到协调发展,就必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进一步拓宽了管理创新的领域,改变生产方式,整合资源,减少对土地等资源的占用和浪费;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协调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客户、供应商、社区、公众和学校等)的关系;必须讲诚信,树立企业公信力,使之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等。

  三是国际化经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趋势无可逆转。据调查样本显示,其主导产品销往国外的企业已占到了32.52%。在国际化经营中实现管理创新,已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生存竞争的重要课题。

  为此,企业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认识和对待贸易摩擦。随着我国出口规模扩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加。但这是一个大国在兴起过程中必然遭遇的问题。摩擦的实质是利益格局的调整,是战略性的。因此企业必须学习运用贸易规则有效地保护自己。二是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防范风险。据北京大学有关问卷调查,96%企业对“走出去”有畏难情绪。因为“走出去”面临不熟悉环境和经济社会条件,风险管理迫在眉睫。(宋明霞、廖宝祺)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