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顶级“金领护照”:“高”在何处?

4月底,全国首个“高级职业管理者”试点培训班在上海结业,76位来自企业的总裁、总经理、副总经理学员将参加6月份举行的技能鉴定,通过者将成为国内第一批“持证”高级职业管理者。 CEO们热读MBA,总经理们时常出国“充电”,可他们参加“高级职业管理者”资格鉴定,还是第一回。对“高级职业管理者”进行培训和资格鉴定,在国内是第一次。正因为是“第一次”,也就充满着众多值得玩味的悬念,为此,记者对首个试点班进行了追踪采访。

  试点班瞄准顶级“金领护照”

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管理者职业资格标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职业资格共分为三个等级:三级,管理者;二级,职业管理者;一级,高级职业管理者。因为职业管理者已经成为全球首选的“黄金职业”,职业管理者资格证书因此被称作“金领护照”。

自标准颁布后,三级和二级的培训和鉴定相继在各地展开,上海目前已经有2000多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了这两个等级的培训,而作为该资格证书的最高级———高级职业管理者的培训和鉴定却一直是个空白。如何开展这一顶级“金领护照”的培训和鉴定,一直是个未决的难题。

去年11月份,经过长达几个月的研讨和论证,首个“高级职业管理者”试点培训班悄悄地在上海交通大学开班了。承办首个试点培训班的上海卓越管理中心,是美国卓越管理中心在亚洲的分中心。经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考察后,该中心承担起“高级职业管理者”职业标准、鉴定大纲的开发、培训计划的设置任务,并且承办了首个试点培训班。

对企业的一二把手进行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这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卓越管理中心秘书长唐根贤笑着告诉记者,这一项目开展之前,他们曾经通过互联网在全球查询有关职业管理者认证的相关信息,结果发现国外也没有职业管理者的资格考试,因此根本无经验可循。中心虽然集合了各方面的力量倾力而为,但终究是摸着石头过河,肩上的压力不言而喻。

该中心负责此项目的张列平教授则告诉记者,之所以开展高级职业管理者的培训和鉴定,目的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对优秀职业管理者需求猛增的情况下,推动国内高层次职业管理者的成长,促进高级职业管理者阶层的形成。

高级职业管理者“高”在何处?

高级职业管理者究竟“高”在何处?在职业资格标准体系中,它如何体现与“管理者”、“职业管理者”的差别?

面对记者的疑问,负责高级职业管理者项目的张列平教授做了这样的解释,她认为,很难从概念上对高级职业管理者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可以从管理者在企业中承担的职责来加以划分。三级管理者,一般是在一些小公司、商店等从事具体事务操作的一般管理人员;二级职业管理者,则是公司或者企业的部门经理,而一级,即高级职业管理者,则是企业里最高级别的管理者员,一般指总裁、总经理、大事业部的总监等,总之是企业中带有“chief”字眼的高层管理人员。

而秘书长唐根贤则认为,如果说一般的管理者员在企业中进行的管理绝大部分是战术管理,那么高级职业管理者在企业中更多地是承担着战略管理的重任,对高级职业管理者的培训应该更加注重战略管理技能的培养,而这正是目前国内管理者最为缺乏的技能。

那么,高级职业管理者在企业中承担的职责又如何体现在职业标准中呢?记者在上海卓越管理中心提供的《高级职业管理者职业标准》中看到,按照职业功能划分,高级职业管理者的核心技能被分成了三大类,分别是领导与协调、信息采集传递与建设,以及决策与控制,另外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如管理学、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张列平教授介绍,每一项核心技能都分别对应了高级职业管理者在企业中承担的工作内容、相应的素质能力要求,以及专业知识要求。

老总学员们为何而来?

推行高级职业管理者职业资格认证,促进优秀职业管理者的成长,这是政府部门的意图,那么,前来参加首次试点班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究竟是为何而来?经过了为期半年的培训,他们是否有所收获?

据介绍,试点班招生计划推出后,报名者的热情出乎主办者意料。先后有200多人报名,经过严格的资格审定和筛选,其中的76位成为试点班的学员。唐根贤介绍说,76位学员中,绝大多数为来自各个企业的总裁、副总裁、总经理、副总经理,其中在国有企业任职的占多数。从年龄层次上看,以40~50岁为主,约占70%。其中有21人此前已经拿到了“职业管理者”二级资格证书,还有不少人有MBA和EMBA证书。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所长沈小宇是学员之一,他告诉记者,自己是技术出身,多年来也一直是从事技术工作,在管理方面不怎么在行。而如今,研究所面临转制,转制成功后将成为一个企业化运作的多元化集团公司。面对这样的转变,沈所长发现自己和所里的管理人员都是技术出身,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非常贫乏,今后要领导企业,必须补充管理知识,先实现自身的转型。参加高级职业管理者培训班,沈所长希望多学点案例,知道优秀企业是如何来管理的,还想多学学国外最先进的管理理念。

与沈所长不同,上海农工商集团向明总公司总经理马杰早已在经营管理岗位上任职多年。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岗位上摸索了这么多年,已经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可是不足之处在于,长期在国有企业工作,不能像“海归”那样密切接触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为此,他希望多学点国外的先进知识,再与自己多年的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管理企业的能力。

经过了半年培训,两位均表示“收获很大”。马总告诉记者,如今他对怎样当一个好的经营者,职业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更加清楚了。而沈所长则表示,培训班既有国外“大师级”的管理人士授课,还请来了不少知名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与大家分享企业管理经验,感觉很不错。但他同时表示,要是也能请一些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遭遇失败的经营者来谈谈失败的教训,从失败中学习经验,兴许效果会更好。

高级职业管理者该怎么考?

培训班虽已结业,但如何对这些职业管理者进行最后的考核鉴定,仍是一个悬念。虽然鉴定大纲初稿早已出台,但据记者从各方了解的情况来看,具体办法目前似乎还未最后确定。

包括学员在内的业内人士难免生出这样的疑问,职业管理者分布在各行各业,每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千差万别,一个人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究竟能否用传统的考核方式来进行考量?又是否能够通过统一的标准来考察?考核后的结果能否得到企业的认可?

张列平教授和项目组的其他成员对资格鉴定的问题也进行了反复研究。她认为,对高级职业管理者的鉴定,应考虑突破传统的鉴定方式,将理论知识的考核与管理者员在岗位上的实际业绩结合起来。她告诉记者,目前《鉴定大纲》中对高级职业管理者的鉴定基本分为三个方面:职业行为能力、职业知识素质、职业伦理与法律知识。对这些技能将采取面试、论文撰写和答辩的形式来考察,而管理者员在岗位上所取得的业绩将被列为评估的重要指标。希望通过这样的考核,能够较为客观地评价一个管理者员是否达到了高级职业管理者的标准。

对于最后的鉴定,老总学员们也有自己的看法。马杰总经理告诉记者,目前他对考核的方式以及内容还不是十分清楚,但他认为“很难进行考核”。理由有二:一是目前参加培训的老总们在知识、阅历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一定层次,给“考什么”设置了不低的门槛;二是,对总经理的考核,总不能考他们背书的记忆能力。他表示,鉴于高级职业管理者是一个高度创新的群体,希望考试的方法也能够突破常规。而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沈所长也认为,鉴定决不能像传统的应试教育一样,老总学员们也不是为了拿证书而来,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来说,他们在工作中的实践、处理问题的能力、取得的业绩就是最好的成绩单!

“金领护照”何去何从?

由于首个高级职业管理者培训班开班时的低调,加之人们对管理者职业资格的认知还比较有限,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以及人力资源领域的人士对此至今还不甚了解。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打造顶级“金领护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华英才网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杨朝晖认为,对于一个企业的老总来说,他其实每天都在接受来自客户、同事、合作伙伴的培训,而他们是否一起创造了价值,取得多赢的结果,就是鉴定的结果。因为每个企业的环境不同,管理者的工作环境千差万别,管理者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能否在具体的情形下为企业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他表示,高级职业管理者最好的考场在他/她的办公室,而考试则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当中,业绩考核表就是考试成绩单。

中欧工商管理学院负责EMBA课程的江晓东经理则认为,对于多数企业来说,在聘用管理者时,通常考虑的首先是个人的能力,而能力通常表现为他的工作经历、过去的业绩等,然后才是学历和证书。既便有了职业管理者资格证书,还得靠在岗位上的业绩表现来体现它的价值。对于通过鉴定能否真正考出管理者水平,江晓东持保留态度。

看来,对于如何打造高级职业管理者的问题,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记者倒认为,既然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第一次,本身就充满了探索中的不确定性,这并不奇怪。另外,企业里带“总”字的高级职业管理者究竟该如何去培养、考核,相信市场和时间会给出更好的答案。不过,与其等待,每一步辛苦的探索和努力都将是一种进步。(薛亚芳)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