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人事档案就是档案当事人的真实历史记录。然而,如同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一样,如今的人事档案造假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什么假学历、假年龄、假职称、假履历等等,都进入了人事档案中。
(一)假人事档案产生的原因
产生假人事档案的原因,一是人事档案当事人造假。因为文凭学历对一个人的前途、命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一些人为了私利走捷径买个假文凭交到单位人事部门归档。同时,有的人事干部对文凭真假不加鉴别,“来者不拒”,更有甚者与人事档案当事人私交密切,明知有假,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成人之“美”。二是人事部门为了满足某些人的目的帮助做假。有的人为了个人的某种利益,对自己的年龄来个“上下浮动”:为分房子,请人事部门将年龄改大;有机会提升职务时,又将年龄改小;有的人为提前或延期退休,也请人事部门将年龄改大或改小;还有的人欲申报某档次职称但专业工龄不够,便让人事部门为其更改工作履历,如此等等。三是社会掺假。如今的培训、专业考试名目繁多,如电脑知识培训考试、外语证书考试、法律法规知识考试等等。这些考试成绩都要记入个人档案,作为晋升、评选、提干、评职称的依据之一。社会上的各种培训班,有的并未认真组织考试,有的干脆不考,交了钱就发成绩单、合格证。假档案材料掩盖了人事档案主体人的真实面目,对用人单位产生误导,助长了少数人找捷径、拉关系、走后门的不正之风。人事档案造假也是一种腐败现象,必须从严根治。
(二)人事档案也应打假
人事档案反映了个人的历史,体现了个人的德能勤绩,是上级部门培养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因此,人事档案应该从严而治:
首先,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档案工作人员较高的政治素质,能使其在干部档案材料归档及有关工作人员查档的工作中坚持原则办事,坚决反对篡改档案、危害档案、歪曲历史的行为,确保档案的真实可靠。档案工作人员的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使其在档案工作中遵循人事档案的运动规律和科学原则、方法管理人事档案工作。人事档案内容上应达到标准就是真实准确, 档案管理者若连起码的道德规范都不遵守的话,那么要做好人事档案工作,确保人事档案内容的真实可靠是不可能的。
第二方面,做好收集工作,把好源头.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首先要把好材料的入口关,对来路不明及有疑义的材料,要进行调查核实,验明正身,作为好初步认定工作,切断文件材料的污染源头. 坚决杜绝那种对文凭真假不加鉴别,“来者不拒”的工作态度, 对于那些与人事档案当事人私交密切,明知有假,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成人之“美”的档案人员要让他们晓之以厉害,并应该受到处分。
第三方面,认真细致把好鉴证关.根据形成材料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用途等从查材料是否完整,事实是否准确,手续是否完备,书写是否工整、清楚入手,逐一审查.对年龄、工龄、党龄,学历等要重点核对,确定无误后方可入档. 确保所搜集的文件材料历史地、全面地、准确地反映干部的政治思想、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方面情况
第四方面,依法治档,把好制度落实点.档案工作人员要努力在落实制度,依法管理上下功夫。对于假档案一经查出,就应该将将档案的制作者用法律的形式使之晓以厉害。同时,我们要严格依法定程序来管理或利用档案。 我们必须树立这样一种观念:不管是什么情况下,不管其职务高低,要调动和利用档案都必须按规章办。只有完善制度,并且真贯彻执行,才能效地避免虚假档案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