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糟糕的中层”企业发展的必然现象

为什么老总们总是感叹找不到“得力的人”?求贤若渴的企业家们如何建立一支“胜任的中层干部队伍巧”?本刊专访了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公司合伙人、执行董事张江燕,请他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人力资本》:很多企业,尤其是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的老总们,他们总是感叹找不到“得力的人”,他们总是对现有的人才不满意,认为他们都太“糟糕了”。你认可这个观点吗?如果真的存在一批“糟糕的中层”,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张江燕(以下简称张):应该说目前企业界中层管理者的供给,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还都跟不上现实需要。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下面三点:

首先,这是转型期企业的人才特征。

传统的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大多数人会产生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体现在观念和行为两方面。观念上,他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追求平稳。行为上他们对市场反应不敏感,行动不灵活。

对民营企业而言,它们的问题是人才的拔苗助长。民营企业往往是产品客户先导型,依靠某一个特定产品抢占了市场,企业借势而上。这样的企业中,往往销售人员的声音大。但一个优秀的销售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中层经理。能做好一件事,并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行为。人才原有的知识体系不支持,企业又没有提供有效的培训,加上缺乏严密的监控系统,因此,企业在管理上就力不从心。快速增长过程中的人才跟不上,成为民营企业的发展瓶颈。

其次,这是由于传统的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所导致的天然缺陷。

在传统的直线式职能式组织结构中,决策信息呈漏斗状从上向下传递,越往下信息面越窄,信息量越小。这种信息传导方式会导致高、中、低各层级人员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必然影响基层人员的反映速度和执行力度。比较科学的是应该建立面向流程的矩阵式结构,使信息流与人流统一,使整个的政策方针通过具体的执行达成。

第三,企业没有建立起以绩效为核心的过程文化的监控机制。

企业在创立初期,它需要严市场基础,需要先生存下来,因此,它的文化完全是结果导向,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后来随着企业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时,只看结果的话就会生产一些疏忽,对过程管理提出了要求。尤其销售光看结果的话,可能还有一些运气在里面。比较好的方式是建立一种过程文化,对每个过程都通过一套机制来控制和考核,建立一套既重结果又重过程的绩效管理系统。

《人力资本》:如果说“糟糕的中层”的产生有着企业发展阶段影响、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客观原因,那么,一个“糟糕的中层”,他会有哪些行为表现?最终将在企业产生什么结果?

张:“糟糕的中层”的行为与结果,与企业文化有关系。

如果是在一个高层和谐文化下,比如某些国有企业你好我好大家好,在这种企业文化下,最下等表现是“混日子”i中等表现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在这个位置上,基本上没有差错,也不会创造性地去开展工作;比较上等的,可以称为“尽职尽责”,我在哪个职位上,就负什么样的责任,金箍棒一画圈,“出圈的”、职责范围外的事情,不想更不会建议,缺乏主动思想精神。

在这种“和谐”文化下面,最明显的表现,一是虎头蛇尾,另一个就是形式主义。喜欢跟风,喜欢搞运动,多半都是刚开始轰轰烈烈,到后来就悄无声息了。

如果高层是一种强势文化,如果企业创业者很强势,他希望任何事情都按照他的思维定式走。在高层强势文化下,“糟糕的中层”们,下等表现是“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上等的就是“唯唯诺诺”,愚忠,缺乏创造性。

譬如:有些民营企业CEO喜欢晚上十点多开始工作,有些中层经理,平时白天浑浑噩噩,睡觉,等到晚上CEO上班的时候,他才开始忙这忙那,做给CEO看。这种风气一盛行,企业就变了味。

强势文化的结果,要么是CEO发现问题就杀鸡给猴看。但是他只是看到具体的问题,而且他看到的问题是少数,看不到的是大多数。企业越来越大,看不到的必然越来越多;还有的CEO,前后不一致,今天看你行,没过两天看你又不行了。这种前后不一致,跟企业选拔机制也有关系。

《人力资本》:由此看来,中层糟糕不糟糕,跟CEO的风格,跟整个企业文化有都关系。没有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中层很难有好的施展平台。对企业而言,如何建立一个胜任的中层队伍呢?

张:首先,CEO们选中层应该选“你办事我放心”的人。你办事我放心,这是非常高的境界。不是你办一件事我放心就成了,应该是你做了十类不同的我事我觉得非常漂亮。而且这个事情不是我说漂亮,上上下下的人都认为不错。

如何选择到你办事我放心的人?这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人才选择机制,才可能避免你选了十个人上来,六个都是糟糕的。有了合适的人之后,对于中层一旦给了职务,还需要给责、给权、给平台。不能光有职位,没有责任,中层要承担相应的岗位责任。原来没有人力资源部,现在有了人力资源部,作为人力资源部经理,你的近期责任是什么,远期目标是什么,都要明确。有了责任,还要有权,要有资源的调配权,能够调配相应的资源来完成职位所赋予的责任。最后,还要给平台,给事业发展的空间,这是企业做大,事业向前发展的关键,所谓“人聚财聚,人散财尽”。在给职、给责、给权、给平台“四个给”前提下,CEO对于中层还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不随意插手。在这种状况下,“有胜任力的中层”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人力资本》:何谓“有胜任力的中层”?或者说,一个优秀的中层管理者他应该具备哪些能力素质?

张:判断一个中层经理是不是够优秀,或者我们在选拔有潜力的中层时,首先要看他是不是认同本企业文化。中层经理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他不仅要认同本企业文化,而且能够通过身体力行的行为传递出去。

第二点,他要有看全局的能力,一个人,他是不是能够成长,是不是能够赋予更大的责任,实际上在于他看问题的能力,他能够对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轻重缓急有很好的把握。有人说我又不是总经理,我怎么可能从全局看问题?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子的。很多优秀的管理者,他往往是还没有到这个位置上,他会主动去考虑一些问题,因此当机会来时,他一下子就能抓住。

第三是脚踏实地做事情的能力。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设定远大的目标,但接下来是要一步步的走。识大局,做小事,能够扎扎实实地深入这些具体的管理事件,能带领一个团队去做事情。

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对下属的训导能力等等。很多中层经理认识到沟通、学习与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而对于全局观、讪|导能力的培养相对差一些,这需要企业建立一些办公例会、导师制等类似的制度,培养申层管理者全面的能力素质。(李平)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