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考核,要用实绩说话

随着年终的临近,对部门、个人的年度考核将又开始了。而往年在干部、公务员考核中常出现的“一言堂”、“人情化”,内容雷同、套话连篇的考核因为流于形式,对个人和事业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每一位干部、公务员的德能勤绩情况,惟有用实绩说话,才能考实、考准,才能客观公正地给予评价。目前发达国家对公务员的考核,多以工作职位的分析为基础,评定结果个性十足。“该先生才华出众,但人际关系太差,限定3个月内要有明显改善,否则调离行政机关。”这是一份美国公务员的考核评定,简单4句话包含了此人优缺点、努力方向及后果,对今后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上海也把绩效制引入政府考核,工作“痕迹”替代领导“印象”;广州的公务员考核不再“留面子”。

  不用实绩考核,其考核结果就不能真正反映被考核者德能勤绩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如果用这种考核结果作为被考核者升降的依据,则难以选出优秀人才;如果以此作为被考核者奖惩的依据,则不能给予公正评价;如果依此树立典型,则不仅无法起到积极示范作用,甚至会产生不好的导向作用。当前有些单位工作人员存在的混一天算一天的现象,与不用实绩考核不无关系。同时,不用实绩考核,还无法帮助领导者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管理制度上的漏洞,也不能帮助被考核者了解自己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如果任其发展,不仅有碍人事制度的改革,而且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用实绩考核干部、公务员,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必要举措。而要做到考核的科学和客观,确立科学的考核标准至关重要。应建立一套以客观的职位分析为基础的量化考核标准,不同行业、不同职位和职务有不同标准,并使考核结果充分体现个体差异,真正发挥考核的作用。(苏苇)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