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领导的知识背景重要吗?

《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根据12月14日新华网上最新的省委书记名录统计,理工科和文科出身的比重分别为40%和60%。迹象表明中国政坛正在由“工程师治国”向社会管理型学者治国转变。

  “工程师治国”作为一个概念提出始于十六大之后,但对于国人来说早已是见惯不惊。因为技术型人才走上领导岗位的现象由来已久;另外,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宣传下,“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也已深入人心。“工程师治国”正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视科学技术的一个反映。

  相对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传统观念,以及“文革”中的反“白专”、“拔白旗”,技术专家走上领导岗位自然具有历史进步性。在传统社会,无论是贵族治国,还是士大夫政治,都把技术人员排斥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体系之外。纵览二十四史,何曾为专门的技术人才留下一席之地?在重义理、轻技术的浓厚氛围下,新文化运动的战将们对两大口号之一“赛先生”的呼唤有式微之势。这种局面,一直到“文革”结束后方才有所改观。重理轻文、重用技术人才,就是对长期以来文人治国而误国的反弹,更是纠治这个弊病的一剂猛药。 

  人们之所以关心领导的职业背景,其实是希望借此了解领导人的执政风格和政策走向。对于普通个体来说,专业背景和学术渊源固然会大致圈定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事风格。但随着决策机制的民主与科学,个人意志凌驾于公众意志之上的时代必将远去,因此领导人个人的知识背景就显得不太重要了。当然,领导人文理出身比重的变化,还是能表明我们的社会开始从单一的重理轻文观念中走出来,人文社会科学正在复苏,不仅重视科学,也希望法治,希望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希望借鉴古今中外改革成败的经验教训。(行健)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