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午,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完成收购后的联想集团将一跃而为收入约120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并成为首家闯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内地民营企业。
现任IBM高级副总裁兼IBM个人系统部总经理斯蒂芬·沃德将担任收购完后的联想CEO。现任联想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兼CEO杨元庆将担任收购完后的联想董事局主席。现任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将退居二线。
遭遇收购后,涉及到的IBM员工何去何从?在收购兼并降临到自己头上时,员工该如何应对?本刊记者对此进行了跟踪采访。
怎样安置员工仍是谜?
12月7日下午,在联想正式宣布收购IBM全球PC业务之前的10几个小时,IBM在上海就今年5月在全球推出的IBMWorkplace(工作场所应用软件)进行了介绍活动。
在全球拥有32万雇员的IBM,其整合全球人力资源的能力向来为业界所瞩目。今年恰逢该公司的“整合战略”年。按照IBM大中华区软件部Lotus软件总经理萧耀民的说法:“IBMWorkplace在今年IBM‘整合战略’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有意思的是,当本刊记者询问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可能会对IBM中国公司的人力资源产生何种影响时,该公司华东区人力资源部经理姜雅玲女士以“这只是市场上的传言”而不作评价———10几个小时后,联想就在北京正式宣布收购IBM全球PC业务。
如果连经理级员工都视收购前的各种报道为“流言”,一般员工更是有被蒙在鼓里的感觉。据一位IBM分公司PC部门的员工透露:“12月8日上午,公司全体员工通过内部网络系统收听收购发布会的直播。听到消息我很震惊,怎么可能呢?和我有同样感觉的同事很多。”
而一位1年前就离开IBM的高级经理在听到这一消息后却丝毫不觉得惊讶:“从IBM调整其经营策略来看,这种事迟早要发生。”
收购正式宣布后,记者即与IBM上海分公司有关人士取得联系,证实了该分公司PC部门将被联想收购,但其他部门不会受到影响。该分公司有关人士还表示:“交易完成后,联想将拥有约19000名员工———约10000名员工来自联想,其他员工来自IBM,其中接近40%的员工已经在中国工作,不到25%的员工目前在美国工作。”
从“蓝色巨人”IBM的雇员转换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员工,原IBM的员工会不会产生心理落差呢?一位IBM分公司PC部门的员工有点忿忿不平地表示:“有点像中了‘暗箭’,凭什么要我去联想呢?我打算有机会就走人!”
美世咨询(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陆强认为:“对心理落差问题进行调查也许会很有意义。会不会有心理落差因人而异,我个人认为员工并不一定都会出现心理落差。”他指出:“收购兼并中,人的问题非常敏感。”有报道称,已有一些涉及到的IBM国外员工提出要离开。虽然杨元庆已正式表示,收购后不会裁员。但是,“2家公司在进行收购兼并时,关键看以哪家公司为主导。一般情况下,公司整合过程中是可以对员工进行一些调整的。”
对于本刊记者提出的有关涉及到此次收购的员工权益和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IBM上海分公司有关人士表示,需要等待总部方面以统一的口径来回答。但直到目前,2家公司尚未公开这方面的详细情况。
文化冲突不可避免?
虽然对于此次收购给予正面甚至是较高评价的专家和业内人士不在少数,但仍有专家对此提出异议。
“文化和工作习惯上的差异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目前我还看不到调和这一矛盾的办法!”在位于淮海中路的办公室里,埃森哲(Accenture)管理咨询集团总监黄伟强大声地向本刊记者道出心中的疑惑,“从以往国内、国外企业的并购案来看,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难以避免,一种是不同企业文化的冲突,另一种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
他说,即便是2家不存在文化差异的国有企业的合并也会引发很多问题和矛盾,更遑论这次收购中,一家民营联想集团,一家外资IBM公司,其中既有东西方文化差异,也有企业文化的巨大不同。
“外资企业都有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相应的HR制度也都比较完善和规范。很多国有和民营企业就做不到。”黄伟强一一数来:“外资企业对于员工职能等级的确定以及薪酬福利、绩效考核、培训计划、职涯规划等,都有制度规范,并有具体的计划可供操作。就拿薪酬福利体系来说,中外企业有很大差异,外资企业相对比较规范。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后,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他认为文化差异导致了行为方式的差异。“外国人做事是有制度的,即使制度不好也要做,直到有人告诉他这个制度不好需要改进。中国人每个人都很聪明,都要按照自己对制度的理解来做事。还有一个差异是工作习惯的差异,中国人外国人对于工作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外企的理念是工作生活分得很开,他们认为周六周日是属于自己的,想让他们加班并不容易;民营企业则很拼命,加班是家常便饭。两种理念南辕北辙,没有办法改变。”
黄伟强因此直言不讳地指出:“我并不看好这次联想收购IBMPC的行动!中方企业并购外方企业后,要解决很多问题:岗位应该怎么设,哪些岗位安排哪些员工,中外企业的员工怎么在一起共事———怎么整合理念完全不同的这两类人,我看不出有什么好办法。”
人事震荡将持续2年?
这次收购发生后,据说猎头公司兴奋不已,“枕戈待旦”等待捕捉“猎物”,惠普、戴尔等竞争对手则“虎视眈眈”伺机“挖墙角”。黄伟强断言:“和以往的重要收购兼并案一样,这次收购完成后,一定会发生人事震荡,而且其余波将会延续2年时间。”他分析,人事震荡将会分为三个阶段,前3个月属于第一阶段,涉及到的各方处于观望状态,会有小幅度的人事震荡;从第四个月开始至第一年结束,将爆发大幅度的人事震荡;从第二年开始至结束,人事震荡的幅度将逐渐趋于平缓。(见曲线图)“企业并购对中高层的影响比较大,对普通员工不会有太大影响———除非并购后业务重叠,人多了要裁员。”他认为被收购方管理层首先会遇到怎么安排“位子”的问题,但就算有了“位子”日子也不会好过,要么完全融入新公司,要么就离开。要让“强势”的IBM管理层融入民营企业谈何容易。“IBM来的CEO怎么和杨元庆等联想高层共事呢?”黄伟强意味深长地笑着表示可以拭目以待。
他认为并购对IBM员工在心理上会产生负面影响,“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会有下降,对企业的认同感也会打折扣。”
对于企业并购中涉及到的员工,黄伟强有3点忠告:“首先是调整心态,认识到并购的发生是不以员工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要做好迎接变革的心理准备;其次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了解将要发生哪些变革,变革可能出现在哪些地方,自己的位置可能将会是在哪里?当然企业也要及时地与员工沟通;其三是主动地适应和迎合这种变化,正确地认识自己,学习新的技能,并购后也可能会是一个机遇,在一个新的环境也许可以更好地表现自己。关键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才能应对各种可能的变化。”
劳动合同还能继续履行吗?
就此次2家企业在收购兼并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劳动关系方面的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江三角律师事务所主任陆敬波律师。
发生收购兼并后,原企业与被收购部门本地员工的劳动合同应该如何履行?陆敬波律师指出:“两家公司收购兼并一般可分为3种情况:其一是仅收购业务;其二是收购业务和资产,但不涉及人员;其三是收购涉及业务、资产、人员3个方面。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属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原合同难以履行,企业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但须提前30天通知员工,并按员工的工作年限给予一定的补偿金。发生第二种情况时可以参照第一种情况处理。”
根据现在公开的资料分析,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涉及到业务、资产、人员,因此属于第三种情况,也就是PC业务部门从IBM中分立出来了。对此陆敬波律师给出了一个处理此类问题的“简单原则”:“原来订立的劳动合同由完成收购后的新公司继续履行。所谓继续履行的含义是,劳动合同上约定的一切都保持不变,包括工资福利待遇等等都保持不变,如果有变化,员工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员工如不接受可以提出异议,由双方协商解决。”
如果被收购部门的员工不愿意去新公司工作,或者想转入原企业没有被收购的部门工作,应该如何处理?陆敬波指出,这属于例外情况,分立后的公司可以与员工协商解除或变更劳动合同———可以给予员工一定的经济补偿,也可以变更员工的工作岗位。“如果协商不成,则继续履行原合同。”
完成收购后,如果新公司因为业务和人员出现重叠而需要裁员时,被收购公司员工的合同该如何处理?陆敬波表示:“第一步,首先是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把这些员工吸收进新公司;第二步,如果新公司因此导致业务和人员重叠而需要裁员,就属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原合同无法履行,可参照第一种情况处理。”他提醒有关企业和员工,可以事先进行充分的沟通协商。
对于被收购的员工担心原有的培训计划、股票期权等到了新公司后可能得不到兑现的问题,他认为,这说明员工认识到在收购兼并中履行劳动合同的风险系数增加了,因此担心利益得不到保障,对此还是要提倡协商。
对于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可能涉及到的劳动关系方面的问题,陆敬波律师的忠告是:“收购涉及到4000多名员工,处理一定要慎重,要做到合情、合法并适当控制成本。”
来源: 职场指南网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