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管理的绩效评估框架有如下优越性:首先,它关注的不是工作行为而是工作成果,是员工、团队和部门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做的个人贡献大小;其次,由于目标是员工与主管共同协商制定并认可的,利用此法进行评估,有利于建立员工的团队精神和主人翁意识,使之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把自己与组织的命运紧密相连,大大提高组织的团队活力和整体绩效水平;同时,由于把绩效考评寓于目标管理系统,使事后评估与事前的计划控制相结合,使考评更具有动态管理的功能和效果。但是出于目标管理法本身的局限,如果对于目标甄别、确定和分解没有特别有效的思路和技法,那么这种绩效评估框架就会陷于琐碎麻烦的经验主义和讨价还价的机会主义陷阱,无法实际操作或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正好,近年来新发展出来的KPI技法和BSC方法为完善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框架、将绩效评估提升到战略管理层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思路。
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层层设置绩效目标,关键是要鉴别确定哪些绩效属性是重要的而且是可度量、可验证的,并将它们作为KPI,形成绩效沟通和评估的量化或行为化标准体系。通过在关键绩效指标上达成的承诺,员工与管理人员有了进行沟通的共同语言,可以方便地在工作期望、工作表现和未来发展方面达成一致。那么什么样的指标才是KPI呢?
所谓KPI,实际上是对公司组织运作过程中关键成功因素的提炼和归纳,是对部门和个人工作目标起导向作用的引导指标体系。KPI在指标数量上是“少而精”,在指标性质上是基于战略流程、与公司远景相连接的,在实施操作上是部门和个人可以控制的。总的来说,KPI的确定要坚持SMART原则,包括如下五项基本原则:(1)具体性(Specific results),是指绩效指标要切中特定的工作目标,不是笼统的,而是应该适度细化,并且随情境变化而发生变化,有明确的实现步骤和措施;(2)可度量性(Mearurable),就是指绩效指标或者是数量化的,或者是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信息是可以获得的,在成本、时限、质量和数量上有明确的规定;(3)可接收性或可实现性(Accepted/Attainable/Achievable),是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水平;(4)工作相关性或现实性(Relevant/Realistic),指的是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得到的,而并非假设的;(5)时效性(Time-bound),指的是在绩效指标中要使用一定的时间单位,即设定完成这些绩效指标的期限,这也是关注效率的一种表现。
KPI是连接个体绩效与组织目标的桥梁,它是针对组织目标起增值作用的工作产出来设定的,基此对绩效进行评价就可以真正有效激励对组织有贡献的行为。KPI首先来源于工作职位责任,是对其中少数关键职责的确认和描述;其次来源于组织或部门总目标,体现出该工作职位的人对总目标的贡献份额;其三来源于业务流程最终目标,指标要反映出该工作职位的人对流程终点的支持或服务价值。确定KPI 的一般操作程序为:
首先,明确工作产出,即界定团队或个人的工作产出成果或状态是什么。通常,以“客户”为导向来设定工作产出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方法。工作成果输出的对象,无论是面向组织外部还是内部,都构成这里所说的“客户”,应从客户的需求出发,通过检核这样一些问题来确定工作产出:
――被评估对象面对的组织内外客户分别有哪些?
――他分别要向这些客户提供什么?
――组织内外客户所需要得到的产品或服务是什么样的?
――这些工作产出在被评估对象的工作中各自所占的权重重如何?
其次,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指标解决的是评价“什么”的问题,确定考评指标即确定各项工作产出应分别从什么角度去衡量,一般来说,关键绩效指标主要有数量、质量、成本和时限四种基本类型。标准解决的是要求做得“怎样”、完成“多少”的问题,设定评价标准即在各个指标上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最后,审核关键绩效指标,审核所确定的这些关键绩效指标是否能全面、客观地和方便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工作绩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核:
――关键绩效指标是否是可以证明和观察的?
――多个评价者对同一个绩效指标进行评价时是否能取得一致的结果?
――这些指标的总和起来是否可以解释被评价者80%以上的工作绩效目标?
――是否从客户的角度来界定关键绩效指标?
――跟踪和监控这些关键绩效指标是否可以操作?
经过以上三个步骤,就可以得到能够衡量和验证的关键绩效指标,目标管理绩效评估中的指标设置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平衡计分法(BSC),是一种突破了个人绩效局限而基于组织整体战略性激励的新型绩效评估体系。它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卡普兰和诺顿于1992年经过对12家企业绩效考评实践为期一年的研究设计出来的。近10年来,平衡记分法在西方企业界得到普遍推广应用,目前《财富》500强等一流公司大部分都引进和应用了这种战略绩效评估方法。
普兰和诺顿认为:传统绩效考评只侧重于对企业内部短期财务绩效做事后评估,这种方法在工业化时代背景下是较为有效的;为了适应后工业社会的新情况,就需要从动态战略管理的高度,将企业内部流程与外部市场环境以及组织创新发展等统一纳入和整合到企业绩效考评体系中,建立四维综合平衡的新型绩效评估系统。
BSC实质上是基于综合平衡的战略思想,以战略性激励为核心,从创新学习、内部流程、外部市场和财务成果四个角度分别将企业战略目标具体化,并设置相应的测评指标,从而构造一种能够对公司整体绩效进行综合反映的四维评分标度盘(见图3和表1)。
<center><img src=”http://www.chinahrd.net/UserImg/Img388.gif”></center>
<center><img src=”http://www.chinahrd.net/UserImg/Img389.gif”></center>
平衡记分法的企业理念是把企业看作是利益相关者的契约组织,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来获取市场竞争力。在当今知识经济环境中,企业要能够在市场上真正获取战略竞争优势,必须进行如圣吉所说的“系统思考”那样高层次的学习型组织修炼,时刻自我检视这样一个战略性激励问题:“我们具有持续创造和不断提高价值的能力吗?”只有明确和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基于内部组织流程和员工人力资源状况,同时兼顾外部顾客的需要和股东的利益,进一步具体回答“我们能够为顾客提供什么价值?”、“我们能够提供什么价值?”以及“我们如何很好地实现股东权益?”等相关联的一系列问题。这是企业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契约网络必须具有的战略视界,是企业战略管理的精髓思想之所在。
总之,平衡记分法是以战略性激励为核心、可以将个人、团队和整个组织绩效贯通考评和整合管理的有效方法,是现代企业绩效考评和战略管理体系的基石。
操作程序和评分卡设计方法
1996年,普兰和诺顿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将BSC作为公司战略管理基石的四步程序。我们对之稍作修订和调整,提出如下四大操作步骤(见图3):
步骤1:阐释远景。最高管理层要将绩效评估与整个企业战略规划相连接,使全体员工就组织使命和战略目标达成共识,并用精练的、不致产生歧解或使所有成员都能够明白其操作性含义的通俗语言或业务术语将之表达和描述出来。
步骤2:沟通联系。通过有效沟通将四维平衡的绩效管理理念贯彻到组织中的各个层次,将公司战略目标按照组织-部门(团队)-个人上下贯通,层层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目标,并循着创新学习、内部流程、外部顾客和财务收益四个方面设置一一对应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具体操作过程注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可以先自上而下,以既定的公司平衡记分法方案为范例确定各经营单位的平衡记分卡,进而建立个人绩效目标,并与薪酬联系起来建立个人平衡记分卡;而后自下而上进行检核和调整,重新定义远景,取消非战略性的事项,提出变革方向,最终使各层次平衡记分卡相互衔接,形成短期长期、内部外部、财务业务有机统一的绩效考评体系。
<center><img src=”http://www.chinahrd.net/UserImg/Img390.gif”></center>
步骤3:定期考核。由各高层主管与下属责任单位共同商定各项绩效指标的具体评分标准和操作规则,一般是将各项指标的预算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对应不同变动区间设定相应的评分基准。确定了各经营单位的平衡记分绩效考评方案后,就进入具体的绩效考核程序,一般以月度考核为主,辅之以更注重战略问题的季度和年度考核,以综合评分的形式,定期考核各责任单位在财务收益、外部顾客、内部流程、创新学习等四个方面的目标执行情况。
步骤4:反馈改进。这一程序赋予公司进行战略性激励的组织能力。根据执行结果自下而上及时反馈信息,适时调整公司战略方向,矫正战略管理偏差,进而修正经营单位或个人原定目标和评价指标以,确保公司经营活动在战略上持续稳定地进行。
公司情况千差万别,平衡记分卡的具体形式可以有很大不同。只要能够体现平衡记分法的战略性激励理念和要求,以及上下贯通、有机整合的战略管理思路和合理便捷的操作原则,能够将组织的高层战略目标和考核指标以某种方式转化为经营单位、团队和个人的行动目标和具体评价指标,平衡记分卡在设计上可以有很大灵活性。在设计任何绩效考评体系时,必须注意与特定的组织性质和运作特点相适应。对于一个缺乏有效绩效考评体系的公司来说,就如同企图在没有仪表器的情况下架车一样,是盲目而危险的。为支持以团队为基础的组织而设计的绩效评估体系,其中心目的应该是帮助团队而不是高层管理者评价绩效,高层管理者通过下达战略目标,确保团队很好理解组织战略并知道如何采取与战略相匹配的行动,充分授权团队自主设计绩效考评体系和在实施绩效考评时发挥主导作用。
团队绩效评估体系应以追踪关键的团队目标为核心,设置有变动弹性的少数几个有限指标构成,其形式可考虑采用直观的绩效检测标度盘来加以反映(见图4)。在绩效检测标度盘中,粗虚线指针表示目标绩效,细箭头指针表示目前绩效。通过这种形式,将团队在某时刻工作绩效状态及其与目标绩效的差距,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全体成员眼前,使大家方便地随时把握工作进度和调整协作方向,不断改善团队绩效以最终实现预定绩效目标。
<center><img src=”http://www.chinahrd.net/UserImg/Img391.gif”></center>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把公司和经营单位的目标传递给执行这些工作的团队和个人,可以为每个团队或成员设计一种综合平衡记分卡(见表2),将公司、经营单位的目标和评价指标列示在上面,要求每一个个人或团队表达为了实现公司和经营单位目标自己将要达到的目标及其评价指标,利用此卡随时检核自己的工作努力程度和绩效状态。
<center><img src=”http://www.chinahrd.net/UserImg/Img392.gif”></center>
公司的综合平衡记分卡(见表3),可以采用矩阵式结构,以四维度评价指标为列,以经营单位绩效平份为行,综合得分一般采用简单加总,也可根据公司决策层战略导向采用加权汇总的办法,下端记录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及原因分析。
<center><img src=”http://www.chinahrd.net/UserImg/Img393.gif”></center>
三层四维战略性绩效评估法的应用前景
如同其他任何技术和方法一样,KPI和BSC以及由此为基础形成三层四维战略性绩效评估新体系也并不是“空穴来风”或“全新”的东西,而是有思想史和方法论继承性的创新。它实际上是借鉴了以往的全面质量管理“全员、全方位、系统整合”思想,以及目标管理操作原理,结合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战略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在绩效评估技术和绩效管理方法上所做的一种创新。
而像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这样一些思想方法,我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探索,可以说较熟悉的,在一些著名企业(如本刊2001年第2期介绍的联想电脑公司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绩效评估体系案例)甚至达到了“轻车熟路”、“运用自如”的境界。关于KPI技法及BSC方法的探索应用,国内一些企业如深圳华为集团、许昌继电集团等都以走在了前列。遗憾的是很少有企业能够以目标管理的经典理论框架为基础,同时将KPI技法及BSC方法统一纳入和有机整合为完善的战略性绩效评估体系,来整体运作和彻底改善其绩效评估和管理系统。
联想集团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通过严格的制度化目标管理体系有效地实施了“战略性”激励和整合,把企业战略规划过程与绩效考评及管理过程紧密连接和契合在一起,从而“使个人的追求、目标融入企业的目标里来”,而这正是联想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但是,由于缺乏类似BSC 那样粗线条的清晰的四维综合平衡绩效考评和战略管理框架,联想集团电脑公司的考评体系在显得“完备严密”的同时也有“庞杂麻烦”的局限。像联想这样的高科技企业,身处高速发展、机遇不断的IT领域,应考虑引入KPI和BSC这样的现代绩效管理新理念新技术,简化和优化其绩效考评和管理体系,从而大幅度缩减绩效管理工作量和实施成本,提高绩效管理应变弹性和灵活性。
因此,我们认为,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将目标管理与KPI技法及BSC方法有机整合起来,形成完善的三层四维战略性绩效评估体系。其应用前景是非常乐观的。一来我们有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的基础,二来我们有比以往更方便、更宽松的宏观环境和学习条件,三来我们的企业面临经济全球化、国际市场一体化带来的更为复杂和多变的竞争压力和挑战。总之,我们有必要、有条件、有能力学习引进BSC这种基于战略性激励的绩效管理新技法。
主要参考文献:
[1]彼德.F.德鲁克等.公司绩效考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雷蒙德.A.诺伊.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李宝元.战略性激励: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精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