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管理理论:“飞轮效应”与“死亡循环”

飞轮效应
  我们想像有一个很大的飞轮,直径30米,高1米,重50吨。这个飞轮就是你的企业,你带领一班人马来推这个轮子。你的任务是把飞轮推的尽可能的快,就好像你要把公司运转起来似的。刚开始的时候,轮子是静止的,你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让飞轮移动一丁点。但是你没有放弃,继续使劲的推。两天之后,轮子转了一整圈,并且转的稍稍快了点。你继续推,飞轮转的速度继续加快。两圈、三圈、四圈、五圈……轮子越来越快,越来越快,最终,在某一点,你说不清的某一点,你只要用轻轻的力气,轮子就可以转的飞快了。你的力量没有增加,但是轮子的速度却飞快。

  这就是“飞轮效应”,实际上也大致描述了一个公司从好到卓越的转变过程。比如,克罗杰连锁超市,一个有50000员工的企业,如何能够实现战略转型呢?你只能一步一步的来,正如它的CEO吉姆?哈里所做的那样,一点一点、持续不断地推动飞轮,才使得战略转型最终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人们可以看到我们工作的成绩,”哈里说,“我们尝试去一步一步地实现计划。只有这样,广大的员工才能从成绩中不断建立起信心,而不是靠空洞的口号去鼓舞人心。”

  相反,为什么许多听起来不错的战略最终都失败了?因为它们没有可信度,没有使参加者建立起信心,不是踏踏实实的。这也就是飞轮效应的反面―“死亡循环”。

  陷入死亡循环的企业同样想实现战略变革,但是它们缺乏足够的执著去产生飞轮效应。它们以一种狂躁的热情去推动变革,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它们的战略只有一个方向,一旦遭遇到预料之外的挫折,马上转向另一个方向――失败之后不是进行很好的反思,而是换个新的CEO,换一种策略,开始新的改革运动――继续失败――于是,这个企业就进入了“死亡循环”。

  看看80年代早期的华纳兰博特公司―吉列公司的竞争对手。1979年,华纳兰博特公司告诉《商业周刊》,它们要作消费产品的领导性厂商。仅一年之后,它的目光就转向了医疗保健行业。到1981年,它开始多元化。不久,它的主业又转回到消费品。在1987年,它开始宣称要和默克制药竞争。90年代早期,由于政府医疗改革方案迟迟没有通过,它又开始了多元化。在1979年到1998年期间,华纳兰博特公司换了三个CEO,每个CEO都实行一个新的战略,而不是继承前任的战略。最终到2000年,这家公司被兼并了。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