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被描绘为奸诈、残暴之君。而历史上的曹操却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又很会容人和用人的政治家、军事家,特别是他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宽广胸怀,博取广纳了许多有用之才,为他完成大业奠定了可靠的斟础。
提及宽容用人,曹操可谓古人之典范。如当时敌营中有个名为张绣的人,曾经杀曹的大儿子曹昂和侄儿曹安民,甚至还刺伤过曹操本人,以至曹操恼恨万分,但当张绣投曹后,曹操宽宏大度,不记私仇,论张绣的才勇仍封他为侯。其后,张绣感恩赎罪,为曹操的大业立下了汗马之功。又如曹操在官渡与袁绍决战获胜后,在打扫战场时发现了一束其手下文武暗通袁绍的书信。当时,曹的左右竭力主张:“逐一查对,尽杀之。”曹认为:“当袁绍之强孤不能自保时,有人另谋异营不足为怪”。曹操审时度势,非但没有查杀,反命令左右将书信当众全数焚之,以示永不追究。使这些原欲逃之人,忠心为曹操卖命效力。从此越来越多的人投归曹操麾下,协他成就了霸业。
今天我们干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作为现代化事业的领导者,应该具有比古人宽阔得多的胸襟和气量,以解决和处理我们人事工作和日常管理中所碰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