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几十年的职业管理者,明基的营销总经理曾文祺对于如何做一个职业管理者十分有体会。他认为,中国绝大多数男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都会看武侠小说,有的甚至被深度感染,达到痴迷的程度。武侠小说当中最多让人津津乐道的有两个人物,一个是金庸笔下讨了七个如花似玉老婆的韦小宝,他让男孩子们非常羡慕。羡慕完了之后,发现他其实并也没什么武功,背景也不深厚,但是很会讲话,头脑机灵,也很讲义气。所以,如果人们接受这个人,并被他影响的话,也会倾向于讲义气。
第二个人物也是出自金庸笔下,是大英雄萧峰。萧峰大战聚贤庄是金庸小说当中描述最经典的场面。尤其是萧峰与他的旧日朋友喝绝交酒的一段,一碗碗白酒下肚之时的那种豪气干云的气概,显得如此之悲壮,犹如写下的一首史诗。既然人们被这两位典型的武侠人物所感染,自然就会去效法,受其影响,以至于在后天所养成的个性当中,带有浓厚的人情与义气的色彩。你会发现,中国人都比较讲义气,讲人情,讲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像萧峰的丐帮,韦小宝的天地会。这种感觉并非都从别人身上来,也包括我自己。在我培养人的过程当中,从一开始我就发现自己也深受这种武侠精神的影响,认为人首先应该讲义气,所以我也同样背负着沉重的人情包袱。
我以前要当面批评一个人,或者要把他的考评打低的时候,我自己也会很在意。特别是在对方非常努力的情况下,你怎么可以去指责别人做不好?你又有什么权利去否定一个人?特别是在准备淘汰一个人的时候,内心里面总是会不断挣扎,因为在潜意识里,总是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是能够呵护他人、照顾他人的大哥,让别人能够尊敬自己。所以,跨越人情关的确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然而,我也不得不面对现实,自己是背负着一个组织的任务,一个团队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必须要“结果导向”。在这样一个重压之下,我从四五年前就开始逼迫自己打破这种心理障碍,跳出韦小宝和萧峰所代表的侠义精神的阴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职业。如今我在当面批评一个人的时候,心态上已经调整了过来,不会觉得是对不起他。因为我会深入分析其问题的症结,即使让对方在面子上挂不住,在人情上挂不住,但也会慢慢体会出我的诚意,体会到我帮助其纠正错误所花费的心机和努力。
因为我自己能够打破,所以我也要求公司的员工也要打破这个障碍。我们很强调要摆正两个P的位置,也就是professional(职业的)和personal(个人的)的位置。上班时间,首先要讲professional,下班之后,一群朋友在一起,可以把personal排在前面,但是下班之后的朋友情义、哥儿们义气,绝对不能影响到上班时候的professional,该帮助的时候帮助,该提醒的时候,就一定要提醒。我发现,自己培养起来的人,最后能否成为一个职业的管理者、一个杰出的领导者,关键就看他们能否打破这一人情障碍,因为这是最难跨越的心理关口,他们毕竟受武侠精神的影响实在是太深了,太习惯于把personal摆在professional的前面。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更为了人才的快速成长,我们只能秉承职业精神,而放弃侠义精神。按照职业的做法,我们只能把资源主要集中在前面的40%身上,然后督促中间的50%,裁掉最后的10%。尽管这一关对主管来说很难过,但我必须逼他们去做。对侠义精神的盲目推崇,会妨碍了你的职业性,削弱了你的领导力,使你不能成为一个职业的管理者,很好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