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蜂群智能: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局面

一.引言
“蜂群智能”,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著名企管顾问伯纳堡和梅耶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提出的。他们通过对素有“组织的天才”之称的蜜蜂和蚂蚁群体研究后发现,这些群体内部的稳定性是由其本身一系列的优点决定的,如不同“级”间的分工、智力的“集成”作用(即某一时刻可以处理多通道信息的功能)、权力的下放以及各子系统间的高度关联性等。概括地说,“蜂群智能”指快速应变能力和自我组织能力,它具备二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弹性,即可以迅速根据环境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二是自我组织能力,指无需太多自上而下的控制和管理,就能自我完成工作。
例如,一只蚂蚁搬运食物往回走时,碰到下一只蚂蚁,会把食物交给它,自己再回头,碰到上游的蚂蚁时,将食物接过来,再交给下一只蚂蚁。具体的交接地点是不确定的,而唯一固定的只是起始点和目的地。运用这种弹性模式,某大型零售连锁店对其物流仓储中心的工作进行了调整,将速度最快的员工放在最末端,速度最慢的放在最开始,结果表明生产效率比以前提高了30%,本文拟从“蜂群智能”的两种优势出发来分析柔性管理和人本管理思想。
二.启示
(一)柔性管理思想
“蜂群智能”的第一大优势??快速应变能力,这与权变管理或柔性管理思想不谋而合。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权变管理思想是现代管理理论中颇有影响的一个重要思想。权变理论认为没有适合于各种情况的普遍的管理原则或方法,必须按具体情况进行管理活动。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首创的“柔性制造系统(FMS)”是指一种具有应对变化环境和环境带来的不稳定的能力的生产系统。柔性管理是一种倡导企业主动适应变化、制造变化、利用变化以提高自身在动态环境下竞争性的管理思想,强调将“稳定和变化”同时进行管理。可以看出,柔性管理源于权变管理,而又比后者所包含的内容更宽泛,层次亦较高,属于“战略型”的动态管理模式。相对而言,权变管理则属于“战术型”或“策略型”的较为被动的管理模式。因此,柔性管理比权变管理更具有适应性、可变性、灵敏性和系统性特征。具体来说,柔性管理应包括以下方面:
1.组织结构柔性。在信息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组织结构逐步向扁平化、网络化、虚拟化方向发展以减少管理层级,加强沟通。这一趋势是顺应组织结构动态发展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要求而出现的,有利于组织内部成长和成熟。
2.企业战略柔性。企业战略柔性是指企业战略与环境呈现一种互动的与整个社会环境相匹配的状态。战略柔性是相对于战略刚性而言的。刚性战略是指企业不顾环境变化的影响,一味地以拼实力为特征的运作,如盲目扩大经营规模或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等,从长远角度讲,这种战略对企业只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甚至会使企业走向衰败的边缘。所以,企业战略柔性是柔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战略管理部门应认真审视整个内外部环境,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如推行滚动计划法,弹性预算等。
3.生产及销售柔性。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决定了企业的生产必须面向顾客,全面了解顾客的需要,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占一席之地。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趋势,因此,大批量生产模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小规模生产模式。这要求企业应在以下三方面具备柔性:一是产品研究与开发柔性。市场变化速度的加快,要求企业具备比以往更强的产品研究与开发能力,以缩短产品开发时间,提高产品开发速度;要求企业决策的预见性更为准确,确保企业技术上的领先水平,及时更新技术,以便尽快推出适应市场的新产品。二是生产柔性。为适应消费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企业应通过制定弹性生产计划以增加企业计划体系的柔性,实现产品的系列化,并应用先进的制造理论和技术,组织产品的生产,实现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设备和物理场地的可重用、可重组、可系列化,确保企业设施为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发挥最大功效。三是产品销售柔性。指企业能够按照产品特点和目标市场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和策略,并能使企业的营销网络按实际需要任意扩张或收缩。
4.人员柔性。员工是企业所有有形资源中最具柔性的资源,是企业财富创造的重要源泉。为使员工在易变和不确定的系统中更快地发现机会,就必须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应变能力。人性假说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后,进入“自我实现人”以来,各个企业都积极倡导对员工实施“人本管理”,这与柔性管理实行有相似之处,下一问题中将进行具体阐述。
(二)人本管理思想
人本管理思想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梅奥提出“社会人”概念,从而否定了“经济人”的管理方式。人本思想是指以人的全面的自在的发展为核心,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组织共同愿景为引导的一整套管理模式。简单地说,它以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为核心,强调尊重员工的个性和人格,突出其主人翁地位,以实现人的崇高信念和价值为企业的最终目标。具体包括:
1.人的全面的自在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的解放。个人的发展除受自身条件影响外,组织所创造的环境和条件也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个人发展。人的全面的自在的发展出发点是人的个性化发展,所以这就要求企业在员工的岗位安排、教育培训、工作环境、文化氛围等方面考虑员工的特性潜质以及其长远的发展状况,而不仅仅从组织功利目标出发实施管理。
2.个人的自我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本质特征。自我管理是在组织任务分工的条件下进行的,通过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自主地做好工作进行相互间的协调,最终更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但是,分工并不一定使接受分工的员工可以开展自我管理,因为组织没有授权。因此,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授权,即组织在给予工作任务的同时赋予完成任务的相应权利,以便在权力范围内实行自我管理,完成组织任务。
组织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自我管理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个人的自我管理,二是团队的自我管理。前者是指个人在组织共同愿景或共同的价值观指引下,在所授权的范围内自我决定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实施自我激励,并不断地用共同愿景来修正自己的行为,以便个人更出色的完成既定目标。后者则指组织中的小工作团队的成员在没有指定的团队领导人条件下自己管理团队的工作,进行自我协调,共同决定团队的工作方向、路径,各尽所能完成团队任务。上述的蚂蚁搬运食物的例子正是采用了这种模式。
结合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实施人本管理时应着重于以下三点:适当的授权;参与领导;工作丰富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真正实行自我管理,顺利完成团队工作。
3.共同愿景是实施人本管理的引导准则。如果企业只一味强调自我管理,而不注重共同的价值观或共同愿景的培育,则只能使企业陷入管理的无序与混乱状态中。因为每个员工都有自己判断的依据,每个人的价值观是不同的。所以,在文化管理成为企业主导思想时,企业内一定要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三.结论
在人类社会与昆虫社会同时向文明迈进的时候,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远甚于后者,但这并不能排除人类向昆虫学习借鉴的可能性。正如“蜂群智能”带给我们的启示一样,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信息时代生存并发展,就必须具备快速应变能力以及形成有良好的自我管理的团队管理精神,也就意味着企业只有实施柔性管理和人本管理战略,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局面。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