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许多企业,员工的自我价值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这已经是日本式企业管理的重要特色和最高境界,也是战后日本能够在短暂时间内崛起于世界经济舞台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在选拔使用人才方面,企业应成为一堵“石墙”。先是不拘一格录用新员工,然后再考虑如何对这些员工与原有员工进行排列组合,并在使用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新员工虽然大都受过不同层次的教育,但实践起来怎么样还很难说。这就需要经营者通过对这些尚未定型的人才给予一定时间的观察以后,用最佳方法将他们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如此,好比用不同形状、大小、轻重、颜色的石头砌成一堵墙,每块石头都应该而且能够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实现石尽其材、材尽其用,既不浪费资源,又保证了石墙的牢固、美观。
日本企业在用人上的“石墙观”值得借鉴。现在,我们的企业在聘才、用才上往往陷入了一种误区:先确定组织,然后划分各自的工作范围,最后才开始招聘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经过考核审查,套不进“框框”的人,一律被拒之门外不予采用。与“石墙”模式相对应,这种选拔使用人才的方式被称为“砖墙”模式,即要求每个员工都必须像一块块规格一样的砖头,恰好嵌进它的预定位置里。但是事实上,每个人都不可能是规格统一的“砖块”,无论大小、形状,还是轻重、颜色都有较大的差别,即使经过公司的培训也不可能整齐划一;然而,企业为员工预定的“填充”位置又是规格统一的,这就难免产生大才小用、小才大用、圆材扁用、扁材圆用等矛盾,使这堵墙到处存在漏洞和弊端,既不美观,又不牢固,并随时有坍塌的危险。
现代管理学中有一条黄金法则,即在用人时要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做到量才定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效能。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有所能有所不能。因此,企业经营者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通过精心、科学地鉴别和选择,把员工安排在最适合于他自己的岗位上,避开其“不能”的一面,而将其“能”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鉴于此,我们的企业应当端正自己的用人观,砌“石墙”而不砌“砖墙”,不拘一格用人才,这才是最佳的经营人才理念。 (王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