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朝三暮四”的典故,人们会忍俊不禁,一笑猴子愚钝,二笑猴CEO狡诈。但如果细想一番,事实并非如此。
倘若仅有七个可食之芋,再无其他可食之物,那么对猴子来说,“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不一样的。因为猴子白天要干活,能量消耗大,吃三个芋,当然不够,而夜晚睡觉,能量消耗少,给四个芋,显然不合理。因此,对猴子来说,最大的边际效用是朝四暮三,而不是朝三暮四。
如果猴CEO不理解猴子的需求,死守“朝三暮四”的金科玉律,不学会创新或变通,其结果一定是猴子集体造反,甚至个别猴子还会“大闹天宫”呢!搞得这个CEO死翘翘的,但他却不明就里,还满地里大叫冤枉和委屈:“想当初,我给你们这些泼猴吃的是朝三暮三,现在给你们的是朝三暮四,比以前还多了一份,你们还造反,真是气死我也!”依我看,倘若猴CEO不懂得变通,气死了也是活该。
从“朝三暮四”到“朝四暮三”, 前者让猴子觉得吃亏不小而怒气冲冲,后者让猴子觉得占了便宜而喜气洋洋,看似数字游戏,结果却大相径庭。对于“朝四暮三”的效用,经济学家有很多研究,他们把这种心理上预期的边际效用叫“消费者剩余”。由于每个人心理上的预期不一样,因而个人的“消费者剩余”大小也不一样。例如:某人看中商场一件衣服,标价为1000元,经讨价还价以600元成交,比他原先预期的800元还少了200元,于是此人便觉得得了便宜而心满意足,这便是所谓的“消费者剩余”。经济学家认为这种“消费者剩余”是一种社会福利,要加强保护,否则会破坏经济秩序,影响天下太平。
从某种意义上讲,猴子的“朝四暮三”实际上是它们心理上的“消费者剩余”,只是这猴子“消费者剩余”相对较少而已,一旦连这少得可怜的“消费者剩余”都不能满足的话,它们不起哄闹事才怪呢。那孙猴子要做官,玉皇大帝就封了他一个“弼马温”的官,那猴王的“消费者剩余”获得了满足,自然喜不自胜,至少在一段时期内就没有给玉帝添什么乱。显然,“消费者剩余”所带来的作用不可低估。
当然,对CEO而言,这种“消费者剩余”是不能用过头的,如果想耍计谋蒙骗那些可怜的猴子,一旦事情败露,猴子必然起哄,它们的“消费者剩余”就会荡然无存。这样一来,谁还会帮CEO玩把戏呢! 同时,作为CEO,管理能力是必备的,若让猴子信服你,就得讲究公平,唯才是举,合理分配资源。如此这般,纵然个别猴子耍起性子来,一个跟头跳到十万八千里,也翻不了天,猴戏照样玩,生意照样兴隆。
显然,CEO和猴子必须建立起双赢的关系。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双方的利益都要求最大化。CEO要通过猴子玩把戏赚钱,猴子也要获得相应的回报。一旦资源分配不合理,其结果一定会不尽如人意。
总而言之,聪明的CEO(或者管理者)应认真研究猴子的“消费者剩余”,将现有的资源按适当的方式进行合理分配,既要让猴子有一定的“消费者剩余”,又要让组织(或者说企业)有利可图。从“朝三暮四”到“朝四暮三”不是一种简单的数字游戏 ,而是建立在“消费者剩余”基础上的“双赢”,是变革管理思想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范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