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无为而治—高境界的领导艺术

拜读了克博士的《管理寓言:鱼与鱼缸》和《制度的陷阱》,感到其中寓意深刻的哲理耐人回味。鱼离开了鱼缸,为什么能够生存得更好、长得更快?制度的健全和严格的管理,为什么只能造成员工工作的低水平的完成任务、而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曾告诫一些领导干部:要减政放权,不要管那些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比如,夫妻生气、小孩子打架,如果没有人去管,很快就会自行解决。而别人一插手就会越管越乱。农村改革初期,乡村两级政府在一个时期内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很多人忧心忡忡。事实证明,那个阶段正是农村形势最好,农业发展最快,农民最满意的时期。后来,各级政府健全了,又来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了,农村的问题反而越来越多了。

现在,很多企业管理者、包括政府官员,都怕管理不严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管理也有个适度的问题。古人管理讲究的是“威恩兼重”和“宽严相济”。而有些管理者只知道威而不知道恩、只知道严而不知道宽。管理似乎是越严越好,惩罚越重越好。一心想把企业和管理范围内的东西管得完美无缺、滴水不露。这无疑使管理走向了一种误区。这不仅不能完美和滴水不露,反而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负作用。毛泽东晚年也曾经哀叹过:房间里一天打扫二十四小时也会还有灰尘。

所谓管理,不但是要管住,更重要的还是要理顺。管住容易、理顺就相对困难一些了。理顺包括上下左右的关系要顺,规章制度落实要顺、各级员工的气要顺。只有企业和员工都处在心平气顺的情况下,整个企业才能顺。如果员工在一个企业里感到呼吸都不均匀,他会一心一意地为企业做贡献吗?就是你辞退一批再招聘一批,如果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不变,新员工仍然不会心情舒畅。

作为企业,管理的对象不外乎人、财、物。其中最最重要的是人。人管理好了,财和物自然而然的就管理好了。管人的目的不是把人管死,而是如何管活。如何让员工将“要我干”变成“我要干”,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才是管理的真正目的。要实现这种管理状态,就要象老克博士寓言中说的,打破鱼缸,给鱼创造一个大一些、宽松一些的生存和活动的空间。这无非就是管理者心胸宽一点,权力放一点,该管的事严一点,不该管的事放开一点。

管理是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科定讲究严谨、艺术讲究形式。制度的管理是严谨的科学,不可放弃。常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要想把管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就得从管理科定向管理艺术转变。我以前曾发过一个帖子《当一个轻松的企业管理者》。只有在管理者感到管理时感到轻松了,顺畅了,象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所管的企业,这可能就实现了从管理科学到管理艺术的转换。所以说,无为而治是一种高境界的管理艺术。

来源:管理论坛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