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不少的家族企业都在走向职业化的发展方向,或者在内部进行职业化的管理。但家族企业走向职业化,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除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识、胆量和制度外,胸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关于它,有一个“灯下理论”,这是在北京一个非常有名的眼镜行业的CEO总结出来的。因为家族企业像灯一样,自己的意识到达什么程度,灯照亮的范围有多大,但是灯下面往往看不清楚,所以企业从基本的温饱型向发展型过渡发现有问题了怎么办?没办法,就是家族企业要请人,但最关键的是有了这个意识,还得要有胸怀。
他花一百万请台湾管理人员管理其眼镜企业,新官上任都是三把火,结果整顿他发现跟企业原来的发展不对劲,但是说不出来。他的朋友帮他总结,认为最大的不对劲就是文化观念,就是传统意识上的阻挡。但他说不一定,他觉得中国的家族企业走向职业化这种意识当中,一定要有胸怀,我请的人要比我高,没有我高就不要请。找到根源后,他从国内找到了一个职业的管理者,当时职业管理者的概念很深奥,他说我找一个好的管家,这个管家不仅带来一个管家,而且通过公开招聘,从澳洲请来一个,从经营、运营方式起了很大的变化,这个企业开了50家连锁店,这是5000元起家的家族式企业,但是心胸在中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