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性:情绪优先,理性居次
人的本性是情绪优先、理性居次。情绪对人的影响大过理性的判断。因此,必须设法激励员工及顾客在感情上投入,才能使企业充分发挥潜能。
当今企业,应该以全新方式看待你的员工,视每位员工为具有无限潜力的人才,视顾客为拥有复杂情感的个体。他们不只需要你的产品与服务,也希望与这些产品及服务建立起感情关联。
事实表明,由情感投入的员工所组成的团队,往往能获得杰出成果。而且,当顾客感到你的员工用热忱与真诚对待他们时,他们一定也会以相同的情感回应。这种员工与顾客之间的情感投入和情感互动,会变成企业持续成长的因素。
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优缺点。与其徒劳地矫正员工的缺点,不如重视发掘与善用他们的优点。研究表明:人类通常有24种情绪天赋,这些天赋通过人的思维、感觉与行为体现出来。每个人通常具备其中几种天赋,但程度不一。因此,对这些天赋进行分类,可以帮助管理者深入了解员工,并善用他们的长处。
让员工情感投入的12条措施
优秀的管理者应该采取如下12种行为,来促进员工的情感投入:
1.明确定义每位员工达成成果的方法,而不是界定每一步该怎么做。
2.提供员工所需的信息和工具,并协助其取得所需的技能与知识。
3.知道每个职务需要具备哪些天赋才能胜任,挑选人才的主要依据不是经验或智力,而是能适合此职务的天赋。
4.及时赞扬员工的优点,清楚其值得赞美的成果或表现。
5.真心关切员工的成长与成功,不惧怕他们超越自己。当发现有人不适合留在公司时,也出于为其长期发展着想,要有勇气规劝他们另谋他职。
6.帮助每位员工区分“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学习到的技能与知识”。帮助他们增长在所属领域的长处,提供尝试担任新职务的机会。
7.倾听员工的心声和意见。
8.认清企业的使命、愿景或核心价值。帮助员工找出他们的价值观与公司价值观之间的联系。有些员工热衷竞争,有些员工认同服务的重要性,有些员工则重视技术能力……管理者的责任是:了解每位员工的价值观,使员工扮演的角色和公司的目的相关联。
9.理清“品质”的定义。确保所有员工以追求顾客满意的品质为追求,每个人都致力于达到品质要求。
10.当员工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无后顾之忧时,也最容易出成绩。因此,管理者应设法营造有助于增进员工友谊的工作环境。
11.定期与员工进行成果或事业发展测评。要求员工记录自己的各方面进展与成就。
12.了解不同员工对于学习的不同看法。有人希望通过培训课程学习知识,有人认为升迁和增加责任是学习机会等等。
三类员工的管理方法
根据盖洛普机构的40多项研究调查显示:员工可分成投入的员工、不投入的员工及非常不投入的员工三大类。在大多数公司中,将近75%的员工是不投入的员工。该如何区分和有效管理这三类员工呢?
一、投入员工的管理
投入员工的特征:每天都运用自己的天赋持续展现高绩效;具有自发的创新能力与效率追求;懂得积极建立合作、支持的关系;很清楚自己应达成的成果;对工作有感情;视达成目标为挑战;充满活力与热忱;积极主动寻找或创造有意义的工作,从来不会没有事做;拓展自己所做的工作,并有对未来的展望;充分投入工作,认真扮演自己的角色。
针对这类员工,管理者应该扮演的角色是:
持续提供意见和反馈,使他们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长处;为他们清楚障碍,使其充分发挥;关切他们的成功与发展,建立对企业的依赖;针对员工之长,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工作,让他们自行拟定应达成的成果,给他们实施策略的建议,并指示各阶段应达成的进展。
二、不投入员工的管理
不投入员工的特征:只能达到基本要求;心中存有疑虑,或是缺乏信心;不愿迎接挑战,不愿承担高风险;缺乏成就感;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非积极投入;坦诚抒发负面看法。
针对这类员工,管理者应该扮演的角色是:
明确对每个角色的要求和成果指标;让员工担任更适合其天赋的新角色;评价时应只看绩效,而非针对个人。
三、非常不投入员工的管理
非常不投入员工的特征:从一开始便采取抗拒反应;无法受人依赖;抱有“独善其身”的想法;没有将问题变成解决方案的能力;对公司、工作团队及自己扮演的角色缺乏投入;很孤立;不坦诚说出负面看法,但却公然或私下表现出挫折、沮丧与不满情绪。
针对这类员工,管理者应该扮演的角色是:
尽早发现问题,并只和当事人讨论该如何解决问题;使用直接、坦诚的言语交流,避免含糊不清;帮助员工认识将问题变成解决方案的重要性;诚实面对自己和问题员工,审视这个岗位是否符合他的天赋并找出适合的角色;多讨论应达成的目标而非步骤和方法,给员工自由发挥的空间,容易建立起信赖感。
来源:世界企业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