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人性研究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管理的首要对象,因而对人的假设,就成为管理的前提。自18世纪的工业产业化革命以后,先后出现了将人看作是“经济人”的古典管理理论;将人看作是“社会人”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将人看作是“复杂人”的系统与权变理论即现代管理理论。可以说管理学大厦是建立在“人性假设”的基础上,没有人性假设,就没有管理学。每一个管理学的研究者,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必须首先研究人性。人性如何定位,是我们进行各项企业管理的基础。加强对人性的研究,弄清其本质特性,对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人性,尊重人的需求,围绕“人”字做好企业管理这篇文章是必不可少,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 人性本常
所谓人性,就是人共同所有的本性。自古以来,就有人性恶、人性善之说,但两种学说谁也无法战胜谁。经过对人性的研究,我们认为人性本无善恶,人性本常。常,就是自然,就是正常。
我们从人的来源来谈人性,得出的结论是人性的自然性。人是自然的产物,有思维、有个性差异,有生命周期等。
我们从人的本能来谈人性,可以归结为两个基本点,即人都希望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欲求,追求认同度的最大化。按照西方的学说,因为人性贪婪,都希望少付出,多得到,所以是懒惰的,这就是“经济人”。人为了多得到,愿意有适当的付出,这就是“自动人”。人是焦虑的 ,所以要消除焦虑,以获得他人的认同,这就是“社交人”。由于焦虑的复杂性,人们消除焦虑的形式千变万化,所以又是“复杂人”。所以我们看到的各种人性假设学说各有其片面性,只能是适应不同场合和时期,部分的发挥效用。
我们从人的需求来谈人性,最典型的要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1943年,马斯洛发表《人性动机的理论》,首次提出人的需求层次的理论,他认为:人要生存和发展,他的需求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高级的(如自我实现)。当人的某一级需求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人们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人性的研究与揭示,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也应是每一个企业管理人员要始终追寻的课题。
二 在充分考虑人性的基础上制定企业管理制度
研究人性,是为了指导我们的企业管理工作,对企业而言,制度是企业的生命。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严格执行制度,是保证企业有序、高效运转的前提。任何制度都是人定的,但要使制定的制度科学合理,必须尊重人性,满足人的需求;只有这样,制度才有生命力,才能促进人的发展,并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要制定合理的工资和奖金制度。如对市场开发人员,以低底薪、高奖励的方式给予激励等,业务人员自己会想办法扩大自己的业绩。如工资制度采用基本工资加奖金的形式。基本工资比较低,主要是保障功能,而作为活的部分的奖金,要与岗位量化考核结果挂钩,且彻底不封顶。奖金应有差异化,拉开距离,让不同的人明白做到什么程度,有多少奖金。而且应有负奖金。做的好,有奖金,做的不好,不能只是批评和鼓励,必须形成负奖金。要制定明确的离职标准,建立完整的表扬与批评机制。
企业必须选择一种制度,只要努力,给公司带来的收入高,每个人就一定有更高的收入。要让每个人的收入,与公司的总收入挂钩或与部门的收入挂钩,让每一个人都关心公司的收入,从而实现公司收入的最大化。
关于企业用人,要遵循一套科学的流程,可以简单概括为:有人必有岗(战略规划、机构设置、因事设人);有岗必有责(岗位设计必须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发布,明确责任、权力、利益);有责必考核(量化相对简单的考核标准,让人一目了然,而不是泛滥的内容);考核有进退(考核结果与奖金发放、任用、晋升、是否留用挂钩);退出自由,不伤和气(要在职责考核中具体规定解职的条件,规范操作)。职责考核要满足人性的需求,而不是抑制人的需求,是鼓励人的发展,而不是限制人的进步。要用人所长,人尽其才,而且要用当其时。实现把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放在合适的岗位上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要逐步推行全面竞争上岗制度、轮岗制度和末位淘汰制度,并采取科学手段加强人岗匹配。
三 形成企业的文化
企业的成功在于把职工的积极性和才干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这就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思维和行动的习惯,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要塑造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就是要塑造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内涵就是对人的态度。如果企业把人的利益看作第一利益,把人的满足、发展、成就看作第一需要,就会得到员工、顾客和社会各阶层的赞同,就会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不自觉地得到支持与肯定,进而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深入和传播。企业要在产业整合过程中形成一种“忠诚、敬业、勤奋、服从、创新、发展、尊重、互信”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不断战胜自我,向前发展。文化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譬如奖金制度就代表了企业的文化,反映着公司的导向。
要不断完善企业的文化,固化流程,形成制度。通过固化流程,把企业最成功的经验保留下来,成为企业的财富。要记住,永远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好的制度。
四 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
人与人是有差别的,从内心的期望到外在的表现各不相同。不同的内心期望导致不同的信念,信念决定态度,态度导致行为,行为形成习惯并导致结果。按照系统理论,要想改变系统的输出,就必须改变系统的结构和输入。人要改变外在的现状,就必须改变内在的自我,树立积极的人生信念。下面提供几个观点供大家参考。
(1)明确的目标。成功就是目标,就是制定目标和达成目标的过程。明确的目标是个人前进的动力。目标必须毫不动摇,就象刻在水泥板上一样。
(2)强烈的动机。成功者都具有强烈的动机。改变现状,要靠意愿,不靠方法。要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就象拥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自己就是一切的根源。
(3)用积极的思想进行“自我编程”,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不断用正面的、积极的言语激励自己,象成功者一样思考,让积极的思想根治于自己的潜意识,做到饱有自己的思想,忠于自己内心的目标和使命。
(4)不断的采取措施,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就会迈向成功。
(5)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热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人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才会充满激情的去工作、去生活。
(6)态度决定一切。今天的态度,决定明天的成功。态度和能力一样,对于个人的成功,都占到100%的作用。
(7)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做一个高效能的人事。
个人的成功不算成功,团队的成功才算最终的成功。当团队中每一个人都具有一流的态度和能力,养成了成功者的良好习惯,团队的成功也是指日可待的。
作为企业,要充分尊重人性,满足人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个人的潜能,为各类成员提供成长的机会和舞台,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作为员工个人,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多的关注为企业做了什么,而不是从企业得到什么。要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全力以赴,勤奋工作,把个人的发展更好地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去。
作为企业管理者,就是要想办法获取和拥有一大批优秀人才,用文化和价值观去凝聚他们,形成合力,形成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富有理想和战斗力的团队,那样,企业的事业才能不断发展,个人才能不断进步,从而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双赢”。 (吴江)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