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者做了一个关于动物团队规则意识的实验。他把四只猩猩放到一个房间里,在房子的高处悬挂着几只香蕉,通过下面的梯子就可以取到。实验者在房内安装了一个喷淋装置,只要猩猩触摸到梯子,实验人员就操纵装置,把所有的猩猩浇个透。
猩猩A发现香蕉后,迅速向香蕉走去,结果被浇得浑身湿透。过了一会儿,它又走去了,还是同样的下场。猩猩B没有吸取教训,在猩猩A没成功的情况下,也勇敢地走了过去,照样败回。又过了一阵,猩猩C也重复了同样的经历。好长一段时间后,猩猩D实在受不了饥饿的折磨,虽然看到了三只猩猩的遭遇,但仍旧怀着一点儿侥幸向梯子走去,结果当它快要碰到梯子时,研究人员正准备打开喷淋装置,没想到另外三只猩猩飞快地冲上去把猩猩D拖了回去,然后一顿暴打。四只猩猩只有老老实实地呆在房里,眼巴巴地望着香蕉。
这个时候,研究人员把猩猩A放出来,换进了猩猩E,这只新来的猩猩看到了香蕉,高高兴兴地向梯子走去,被猩猩B、C、D抓住一顿猛捶。猩猩E对挨揍的原因不大明白,过了一阵又向梯子走去,结果又挨了一顿揍。虽然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挨揍,但它现在知道:那只香蕉是不能去拿的。
于是,研究人员又把猩猩B放出来,换进猩猩F。在动物本能的驱使下,猩猩F准备去拿香蕉,结果被包括猩猩E在内的四只猩猩教训了一顿。猩猩C和猩猩D知道它们为什么要揍猩猩F,然而,猩猩E却不太明白它为什么要揍猩猩F,但是它觉得它必须得揍它,因为当初别的猩猩也这么揍过它,揍猩猩F肯定有它的道理。
后来,研究人员依次把了解情况的猩猩C和猩猩D都换了出来,结果完全不了解内幕的四只猩猩对新进来想吃香蕉的猩猩都猛揍一顿。
实验结果表明,规则是一种由群体共同设定并超越个人意愿的行为规定。后面的猩猩并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取香蕉,但“取香蕉者挨揍”这个意识被团队固定了下来,就成了猩猩的法则。对后面的猩猩来说,它们的职责就是执行。
人类的法则、制度乃至习惯等,是由人类自身所设定或形成的。人类的法则是可变的,尤其是当认为不合适的时候。但在没有改变之前,我们都必须执行。但现在的怪象是,在有些人那里,个人意志高于团队规则,个人行为凌驾于制度约束之上。这种怪象并不是因为他们故意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是长期以来文化习惯所形成的无意识在发生作用。综观中外社会发展历史,西方人在规则与制度意识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西方人把汉莫拉比法典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强调秩序基础上的民主;而在中国,儒家伦理比法家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更加深远,数千年来,人们把合情、合理看得比合法更重要。从制度的执行力上讲,一旦要深究制度的合情合理,就给了制度执行很大的变数,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在执行前质问制度的合理性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执行。
每个企业都由很多的规章制度,但我们的制度执行力肯定不如实验中的猩猩那么坚决。猩猩的政策很有延续性,懂得政策背后缘由的猩猩离队以后,这种规则依然成为了其它猩猩的团队精神。
在管理情境中,我们不需要很多人来研究制度的条款,追究它们的合情与合理性,但我们需要所有人不折不扣地执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