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商业银行热捧高端客户,视他们为“尊客”。而与此同时,小储户却备受冷落。有商业银行高层管理人士称,这是“二八定律”管理法则使然,但热推“二八定律”不能顾此失彼。
“二八定律”即经营好20%的重点客户,能够为企业创造80%的利益。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美国花旗银行最早运用“二八定律”,去年该行上海分行推出5000美元以下的储户必须向银行支付管理费,也就是说,花旗银行重点服务的对象是拥有5000美元以上的高端客户。不久,招商银行在上海、广州等地推出“金葵花”个人理财服务体系,规定拥有50万元金融资产的客户可成为贵宾客户,将为其提供贴身金融服务,实行“一对一”客户理财。之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瞄准了大客户和高端客户群,为其提供高品质的金融服务。
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许多管理法则不能一步到位,更不能生搬硬套。长期以来,银行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享有崇高的信誉,如果银行一味地追求利益最大化、一切围绕能够给自身带来最大效益的高端客户转,那么,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将愈演愈烈。在广州一些设立贵宾服务区的银行营业点,笔者就经常听到小储户发泄对银行的贵宾服务不满:“等我的存款达到50万元时就转到另一家没有区别服务的银行去。”对这些问题,银行不应熟视无睹。
首先,冷落了占绝大多数的小客户,将逐步削弱商业银行的社会美誉度。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真正拥有50万元以上的被银行列为高端客户的存款者毕竟是少数,按有关部门的统计,大约占15%左右。这部分人社会活动面相对固定,对银行信誉的社会影响力相对有限,况且出于保密需要,这些“富人”中相当部分极不希望银行对其进行特殊的服务和照顾,他们更希望像普通储户那样,不引人注目地出入银行。而小客户来源广泛,社会影响力大,银行对其服务得好,他们就是其社会信誉的宣传员。反之,一旦银行“嫌贫爱富”广泛流传开去,对于目前不良资产率较高,资本金充足率尚且欠缺的银行来说,其美誉度会大打折扣或得不到巩固,这对自身生存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
其次,过分关注高端客户也不符合银行分散风险的经营原则。根据金融业的特殊经营属性,保持资产与负债的适度分散是商业银行实现稳健经营的重要基础,如果仅仅以客户的存款额或盈利贡献率大小将客户区分为“关键少数”和“无用多数”,极易增大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从资产方面看,如果生息资本过于集中于少数客户,就会产生贷款集中度过高的风险;从负债方面看,重大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存款规模极为重要,但是如果存款负债长期集中于少数或某些客户,流动性风险必然加大。
因此,商业银行在花力气抓住高端客户,为高端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而实现经营规模上等级、上台阶的同时,不应该忽视小客户的群体作用,更不应该削弱小客户的正当服务需求。“二八定律”的运用要恰如其分,它在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时抓大放小有益,但要结合我国金融业发展实际,在长期动态变化过程中,保持资产负债的适度分散,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