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头上长着一双角,是攻击敌人和保护自己的武器,但羊总是被狼吃掉。
羊和狼都是哺乳类动物。羊以食草、乔木树叶为生;狼以食肉,即食其他动物为生。在地球的陆地上,只要是有水的地方,野草和乔木遍地都是,羊想吃的时候只要张嘴即可,其生存比狼要容易得多;而狼的生存是寄托在战胜对手,吃掉对手,否则其命不保。
从羊身上,可以看到它们几个显著的特点,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保守而守旧;自善其身,不伤害他类,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虽有群体,但无群体合力。这些大概就是”羊性”吧。
而从狼身上,也可以看到它们几个显著的特点:具有敏锐的发现猎物和捕捉猎物的嗅觉;向猎物发起攻击时,有那种勇往直前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有遇事善变的机智,把凶狠与机智相结合,提高了战胜猎物的能力;有群体性,有群体协同对敌的精神和能力。这些大概就是”狼性”吧。
无忧无虑的羊,碰上时刻都想战胜对手的狼,变得那样的柔弱无力,究其原因:羊性、狼性,是羊总是被狼吃掉这一必然结果的根源。
把羊和狼同企业家联系起来的本意不是把企业家当作羊,当作狼;而是把”羊性”和”狼性”同企业家经营管理企业的理念,经营管理企业的方式、方法联系起来。
每个企业都寻求发展壮大。如果说,这个企业的企业家群体身上体现的是”羊性”占主导地位,那么,这个企业不要说到国际市场去寻求发展,在国内壮大发展都是相当困难的。企业家需要从”狼性”着眼。如果,”狼性”在企业家们的头脑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这个企业的壮大和发展就具备了先决条件。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那些企业家们,就象畜牧场里的”羊”。厂长、经理是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生产资料是上级分配的,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上级包销的,盈利、亏本是没有责任的;干好干坏是一样的,大不了换个地方再当厂长、经理……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大牧场”里,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日积月累,这些企业家们的身上充满了”羊性”。
改革开放使不少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国内多种经济成分的产生和发展,给国有大、中型企业带来了压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狼来了”。这些身上充满”羊性”的企业家们,时时刻刻感觉到”狼来了”的压力,却总找不到防御”狼”、战胜”狼”的武器和方法。
国外那些在商场上身经百战的”狼”,一进入中国,便发现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这片”大牧场”里过着无忧无虑日子的”群羊”可欺,便使出浑身解数;国内多种经济成分孕育出来的”狼”,硬生生地从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市场中抢走了”本不属于他们的份额”……,一时间,使这些充满”羊性”的企业家们无所适从,或是勉强抵抗一阵,或是缴械投降,或是一退再退……,二十多年来,国民生产总值已经翻了两番多,而相当数量的大、中型企业严重亏损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在与”狼”的博击过程中,逐渐找到了防御”狼”、战胜”狼”的武器和方法,那就是把自己变成”狼”,逐渐自觉地实践”羊性”向”狼性”的转换。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企业家们身上的”羊性”还是太重,真正具有搏击国际市场的”狼”那样的企业家还为数太少。(汪林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