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工作丰富化

最近,许多青年员工都在抱怨工作越来越单调,工作积极性明显急剧下降,无论对所发展还是员工自己的职业生涯来看都不应是一个好兆头。其中抱怨的对象各有不同,在我看来既不是工作本身单调,也不是上司没给你机会,更不是有些人认为的国企就这样。我们应该要更多地去考虑怎样去丰富工作,自己不应该只注重工作的完成,上司也不应该只注重工作的结果。下面利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为基础来谈谈怎样能实现工作丰富化。

一、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也称激励——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来的。他首先否定了我们关于满意与不满意的传统观点,他认为:满意的对立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是没有不满意。在此,他在企业调查中发现,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大多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有关。这些因素的改善可以预防或消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故称为保健因素。属于保健因素的有公司政策与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工作安定等。与此相反,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与工作内容或工作成果有关,这些因素的改善可以使职工获得满足感,产生强大而持久的激励作用,所以称为激励因素。这是那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保健因素的满足对职工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保健从人的环境中消除有害于健康的事物,它不能直接提高健康水平,但有预防疾病的效果;它不是治疗性的,而是预防性的。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但是,当人们认为这些因素很好时,它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导致积极的态度,这就形成了某种既不是满意、又不是不满意的中性状态。这也就是我所虽然在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和奖金刺激上下了不少功夫,但也不会产生更大的激励。它们能消除不满意,防止产生问题,但这些传统的“激励因素”即使达到最佳程度,也不会产生积极的激励。而只有 “激励因素”具备了,才能对员工产生更大的激励。按照赫茨伯格的意见,管理当局应该认识到保健因素是必需的,不过它一旦使不满意中和以后,就不能产生更积极的效果。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使人们有更好的工作成绩。

赫茨伯格在企业调查中还发现,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都有若干重叠现象,如赏识属于激励因素,基本上起积极作用;但当没有受到赏识时,又可能起消极作用,这时又表现为保健因素。工资是保健因素,但有时也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结果。

总之,双因素理论告诉我们注意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它们同工作丰富化和工作满足的关系。他还告诉我们,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没有它会导致不满,但是即使获得满足,它的作用往往是很有限的、不能持久的。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工作的安排,量才录用,各得其所,注意对人进行精神鼓励,给予表扬和认可,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这种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二、工作丰富化

工作丰富化应该从纵向上深化,通过对工作内容和责任层次的改变,让员工更加完整、更加有责任心地去工作,使员工得到工作本身的激励和成就感。

在双因素理论的基础上工作的丰富化主要应该体现“激励因素”的作用,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工作丰富化:

1、增加员工责任。不仅是要增加设计本身的责任,还要增加其控制产品质量,保持生产的计划性、连续性及节凑性的责任,使员工感到自己有责任完成一个完整工作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同时增加员工责任意味着降低管理控制程度。

2、赋予员工一定的工作自主权和自由度,给员工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员工感到工作的成败依靠他的努力和控制,从而认为与其个人职责息息相关时,工作对员工就有了重要的意义。实现这一良好工作心理状态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完善岗位(或职务)说明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给予员工工作自主权。同时还跟员工心态有关,要打破怕承担责任的心理。

3、反馈。将有关员工工作绩效的数据及时地反馈给员工。了解工作绩效是形成工作满足感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员工看不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就很难得到高层次的满足感。努力克服有考核无反馈现象,那样还不如不考核。反馈可以来自工作本身,来自管理者、同事等。

4、考核。报酬与奖励要决定于员工实现工作目标的程度。

5、培训。要为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以满足员工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不要因培训而培训,成为培训的奴隶和员工的负担。

6、成就。通过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决策的自主权,来提高其工作的成就感。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