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人才新论:人才培养应“全民皆兵”

科技和人文来自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探索和真理的追求;教育和研发是人们创造、推广和运用知识的一贯途径;文明的氛围必须由人们共识同创。而这一切的根源和精华都基于一个字: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这样一个观点:人才资源决定社会的成败和城市的兴衰。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对人才进行培养呢?香港科技大学原校长、香港瑞安集团高级顾问吴家玮教授日前为上海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
  让群众获得知识的滋养
  吴教授认为,人才引进固然是一条重要的策略和捷径,但从长远和广阔的角度来看,人才的需求包括许多方面、许多层次,远远超过单纯依靠引进所能达到的质和量;而且,城市也有义务、有需求让群众获得知识的滋养,投入城市的建设。所以,人才首先必须由城市自己来培养。
  以深圳为例,它在大力发展微电子工业的时候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从事研发和生产。但深圳只有一所大学,以它自身的能力和基础,是不足以提供足够的高科技人才的,它主要的人才还是来源于外地。但是,现在全国都在向优秀人才抛“绣球”,今天在深圳工作的微电子专家,明天会不会搬到上海呢?因此,本土培养至关重要。
  要保持教育单位多元化
  上海是中国主要的科教文化基地之一,中小学教育基础好、水平高;大学也又多又强。吴教授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上海的政府和社会必须全力支持本地科教文化单位培养本地人才。
  对教育单位的建立和发展,不必盲目地追求大与广。有关方面要保持教育单位的多元化。像研究型大学、专科学院、职业培训学校、终身教育中心等,都是每个城市所必需的,应该争取在各自的领域和范畴内跻身国际一流;大专院校要为自己清晰定位,确定功能和目标,从而在同类学校中走向世界前列。
  在一般群众的心目中,可能过分看中人才的“高精尖”,追求“明星”效应。其实一个发育良好的城市和一个知识型的社会应该普遍提高群众的知识水平,而不仅仅依靠“明星”。真正的知识型社会,人才培养应是“匹夫有责、全民皆兵”。
  引进人才应注重人文关怀
  对于怎样吸引和留住外来人才,吴教授的观点是注重人文关怀。
  比如说外籍人才和“海归派”子女的教育问题。政府应该考虑或鼓励建立一些收费适中的国际学校,让外籍人才和“海归派”的子女享受到良好而方便的教育,从而能更安心的工作。
  还有像文化生活的问题也应该着力解决。上海的文化根底本来不错,近几年进展也快,但离知识工作者的要求还是有一定距离,有些演出票价昂贵而且很难买到。因此,政府可建造各种形式和功能的、并且收费适中的文化活动设施,同时也要大力推动和支持各种层次、各种特色、参与性较强的创作演出和展览。(蒋捷舟)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