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发现员工精神—告别雇佣军时代

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孕育了一大批生机勃勃的企业家,他们是时代的见证人,也是繁荣的创造者。竞争激烈的市场使他们日趋成型。然而,在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计划经济时代的意识形态被打破,传统的宣传手段在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劳动力结构性的大量过剩给整个工人阶段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岗、失业……使得工人面临这样的困惑——是为生活而工作还是为工作而生活?在生存的重压下,理想、职业精神和工作创新成为奢侈的字眼。显然,目前中国工人整体上缺乏必要与合适的职业精神,也普遍缺乏为工作而奋斗的精神动力。中国日趋成熟的企业家群体没有日趋成熟的员工群体和日趋成型的员工精神与之配套,就如同才华横溢的将军手中只有一只流动的雇佣军。

中国出类拔萃的企业家们,成了经济改革孤独的先行者。中国企业生态链是脆弱的,员工精神的缺乏加剧了这种脆弱性。

没有忠诚勇敢的士兵无法取得战斗胜利,没有忠诚上进的员工也无法谋得企业长远发展。未来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无论是技术、资金还是好的创意都是靠具体的人来掌握和执行的。谁拥有素质高、积极性高的员工,拥有了具备职业精神的一流团队,谁就能在下一波发展中拔得头筹。

时代背景的切换必须带来时代主题的更新。塑造新时代的员工精神,激起中国工人再一次工作热情的路径何在呢?

中国企业需要建立新的劳动伦理关系,只有在伦理原则下,重新赋予员工精神新的意义,才是补足企业生态链最薄弱环节的重要一步。然而,新的劳动伦理关系并不像部分学者所想象的那样,单单凭借法律的制定和契约的建立来保障。事实上,法律制度和劳动契约本身是消极的,它们只能限制人们不做什么,而不能告诉人们该做什么。而积极主动的劳动关系的建立有赖于员工精神的形成。《员工精神——优秀员工的职业基准》一书的作者埃德加萨因博士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敬业、责任、进取、合作、忠诚、创新、高效、服从是美国企业各级员工内心最渴望的工作环境所具有的核心价值。并且在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100年来,这些理念和价值观一直高踞榜首,是美国各界最为推崇的职业精神,也正是这些理念和价值观推动着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并造就了美国政府、军队、工商及学界的大批精英。

对于因为员工精神相对缺乏,生态链十分脆弱的中国企业,通过对员工职业精神的培训,有利于建立积极主动的劳动关系。敬业、责任、进取、合作、忠诚、创新、高效、服从等观念的灌输,对激发工人的工作热情的作用,是法律及劳动契约的约束、薪金激励等手段无法达到的。以员工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的建立,可以使员工自主的团结在企业目标的周围,使员工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被剥削的乞食者,企业是每一个员工理想和荣誉实现的阵地,是员工一展抱负的理想平台。敬业、责任、进取、合作、忠诚、创新、高效、服从并不仅仅有益于公司和CEO,最大的收益者是员工本身,是整个社会。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的高度忠诚一旦养成,会让员工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会被委以重任。具备优秀员工职业基准的员工,永远不会失业,永远会被重用,而那些懒惰、终日抱怨和四处诽谤的人,即使独立创业,也无法改变这些恶习而获得成功,因为他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精神——员工精神。 “员工精神”是每一个优秀员工必备的职业精神,也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职业基准。

员工精神是最高层次的对员工激励最长久的员工激励方式,所有注重文化建设的企业,都应该通过员工精神的培训,使自己的团队成员具备优秀员工的职业基准。具备职业精神的一流团队是完善整个企业生态链的关键,拥有这样员工的企业家再也不会有孤军作战的感觉,因为在员工精神的激励下,企业员工会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团队的目标中,凝聚力就是执行力,无论工作难度多大,具备职业精神的员工都会尽心尽责的去完成,因为合格完成工作,并有所创新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升华。

《纽约时报书评》资深评论员海伦·费希尔在推荐《员工精神——优秀员工的职业基准》时的一句话也被美国管理专家和企业管理层人士经常引用:“一座大厦能够百年屹立不倒,并不是因为它的高层建造的多么坚固,而恰恰是它的基底坚不可摧。事实上,我们总是关注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却忽视了基层员工的培训。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而伟大的旁观者埃德加·沙因博士却清楚的看到了这些,并给出了宝贵的建议。我想,任何一个有远见的领导者都知道如何去做。”我想更有远见的中国的企业领导者也应该明白如何去做吧!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