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人才流动下的愤怒与恐惧!

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当然是希望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得到高效回报。但不得不承认,在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辛辛苦苦培养的员工说走就走,或者原本还很稳定的员工在培训之后反倒跳槽了。企业花钱费力来搞培训,结果反为他人作嫁衣裳。于是企业管理陷入“两难”境地:不培训,员工长期得不到提高,企业发展失去后劲;培训吧,员工提升、成长后再跳槽,还泄露企业秘密。由此企业管理者产生的愤怒和恐惧导致对培训本身的拒绝。

  或许充分分析员工跳槽的原因,切实改善管理才是真正减少员工流失之道。每个行业都有经营成本,人员流动是企业的经营成本之一,是无法回避的。一些公司通过合同约束参加培训的员工,从事销售的庄燕说她所在的公司,一般性的培训对员工没有什么约束,但如果是出国或长期的培训,就会要求员工签订一定服务时间的合同。据她所知,一些小公司也会把所有的培训进行成本核算,在员工离职时要求赔偿。对此大多数人表示理解。其实约束本身只是企业降低人员流动风险的一种手段,培训也并不是造成员工流失的原因。

  [看得见的训练有素]

  说起培训的效用,广州白领世界管理学院院长Sam并不直截了当,而是先举了以下这个例子:

  六七年前,广州移动的管理层人员与摩托罗拉的中层坐在一起,即使双方着装差不多,也能一眼判断出哪边的人是哪方。因为外企员工站有站相,坐有坐样,处处透着自信大方的职业风范。可是如今,双方的代表再聚首,你已经很难分辨出一群人各自属于哪个“阵营”了。其实,当年双方员工最初进入职场时也并没有很大的差别,不过是外企的培训机制更快地塑造了人的职业习惯。在过去的几年里,广州移动花巨资引入了大量培训,建立起了自己完善的培训体系,当年的差别当然也就渐渐消弭了。

  在Sam看来,培训在三方面有效地影响着企业:一是可以从上到下改变员工的观念,引入新的管理方式;二是可以让管理流程系统化,节省人力物力,让决策建立在客观事实上;三是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让他们与时俱进。可以说,培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有病的时候治病,没病的时候健身。因此,培训也是一个长期性甚至说终身性的工作,不能要求效果一蹴而就。捷和广州办事处经理Anna也强调,培训有如一面镜子,是让企业员工反观自身、归纳提高的好机会,很难说在业绩上一下子突飞猛进,培训重在持之以恒。

  [培训市场:鱼龙混杂需分辨]

  国内培训业的兴起,大概可以追溯到十年前左右,主要是由外企带动的,但真正快速裂变发展起来是近几年的事。一方面是市场需求量增大,一方面是巨大的利润号召力,使得目前咨询顾问培训公司可以说是“一抓一把,一吹一片”,据称,光广州就有上千家。

  通常培训公司提供的课程有内部培训和公开培训两种,内训主要针对企业存在问题、现实需求设计培训课程,力求做到有的放矢,一般收费标准为每天每班1万元至数万元之间。而公开培训面向社会公众,每人每天收费几百元乃至几千元。

  不过由于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对培训业的了解并不深入,行业发展的时间又比较短,因此,当下国内培训市场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广州成规模、有自己的核心课程、核心讲师的公司并不多,大部分是有点代理性质的公司,几个人几台电脑就拼凑起一家公司。讲师基本上是签约的流动性讲师。而国内培训业尚未建立行业规范,这导致一些培训公司报价不合理,讲师名不符实,课程内容重复抄袭,对授课质量夸大其辞,一些不具备从业资格的公司非法开展业务。

  诠识培训策划顾问有限公司总监李卓其认为,在内训之前与客户沟通好他们想达到什么样的培训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企业对培训有过于理想化的要求,他们期待着两三天的培训就让员工脱胎换骨,而一些不良培训公司可能会满口答应,但最后无法达到要求,就会导致客户对培训公司失去信心,认为所谓的培训只是骗人的把戏,这其实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非常有害。

  中原地产培训部副经理林汝玲说,她经常在一天之内接到几家培训公司的电话和简介,其中有不少是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在选择培训公司时,需要特别注重深入了解,通过一些业内朋友寻找市场口碑较好的公司。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