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广告人的罪:急功近利

近30年来广告业的发展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我们经济发展的背景不同,所以广告业发展的路径也有所不同。

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在几十年间被迅速的打破,并在近30年的时间里快速的奔向了工业文明,这直接导致了社会需求的大爆发。30年前,在大多数人的生活中没有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甚至没有洗洁精、洗手液等生活用品和面包、方便面等简易食品,更别提私人轿车了。当国门打开,我们才发现,原来除了红宝书,我们还需要那么多的东西,于是,人们对于社会产品表现出了极大的需求。所以那时候的产品产量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也就是说,生产是跟不上需求的,只要产出来就能卖出去。

在这种背景下,广告所承担的任务就是简单直接的销售信息传递,所以“国优、省优、部优,代办托运”的广告语出现也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了。其实,在刚刚过去的地产热的浪潮中,广告对于企业或产品的意义,也很类似于那个年代,圈上一块地,五证还不齐全呢,房子就已经被预定的差不多了,这时候的广告,我们谈策略、谈创意,其实,对于企业来讲都是无关痛痒的了。

因为需求的普遍存在,所以企业只要告诉市场“我有”或“我更好”就可以了,一时间,30秒就可以定江山。所以对广告的需求也迅速的爆发了。媒体开始逐渐的成为稀缺资源,广告费逐年上涨,广告公司和广告人是神圣的,同时也是神秘的,因为客户以为只要做了广告就可以称霸市场,但是并不了解广告和广告传播的基本原理。即便这样广告人也成为香饽饽,业务上也是应接不暇,一单接着一单的做过来,忙的不亦乐乎。广告公司作为一家企业,逐利是其本性,这本没什么错。但是在自己的能力没有达到,业务又足够多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多做业务而放弃或降低了对提升能力的要求。实际的结果是,我们到后来并不知道我们当时的能力不够,以为就是那样的啊,大家都在那样做,而且,做出了效果啊,广告一出,确实卖货了。身处乱世,我们忘了广告本来的样子,也并不能很准确的回答出所取得的那些效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各项工作中,有一项最基础的工作,被我们忽略了,就是专业理论的总结和概括,以形成符合我们自己情况的专业理论。现在的广告业是缺少专业理论和专业精神的。就现在指导我们的专业理论看,首先是来自国外学术界的,比如《定位》、《整合营销》等,然后是国外广告公司自己总结的,比如《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奥美的观点》等。再就是我们体制内的教育者和实战派的广告人自己总结的,体制内的教育者没参与过实战,其理论是建立在国外理论的基础上的,有突破,但也没有形成本质性的突破,更多的还是原有理论的排列组合,比如各种广告学的教科书。实战派广告人自己总结的也必然脱离不开重要的国外理论。

指导我们的专业理论是建立在国外理论的基础之上的,而国外的这些理论又是建立在自己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程度的基础上的,也是建立在理论发展水平或教育发展水平基础上的。西方国家的经济体制的确定和运行要早于我们几百年,经济发展的轨迹是趋于平缓的,所以也就相对成熟、稳固。就比如人家的身体是一日三餐,合理搭配的吃出来的,而我们是饿了好久,突然之间的暴饮暴食。在这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所诞生的理论也是服从和服务于这种发展程度下的企业需要的。

再说,理论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伴随着几百年的经济发展,其市场营销的理论体系基本上已经接近成熟,而像《整合营销》或《定位》理论,确实也是对原有理论起到了颠覆的作用,但是他们是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而我们,在30年前基本上是没有市场营销这门学科的,老祖宗会传下来一些生意经,但是还谈不上理论。这就好比是我们还在上幼儿园,但是看见人家大学的教科书改版了,我们就非要拿来学。即便是在人家的大学里,这可能也不是唯一的理论著作,还和其他的理论产生着相互的影响与作用。在我们这里,却成了指导我们的为数不多的圣经。

Think Small

比如,我们只知道把当年甲壳虫的“想想小的好处”系列广告视为经典,并拿来自嘲,说如果在国内这则广告的画面会变成一部大车、满纸文字的“垃圾”作品,但是却很少去思考,他们社会在当时是不是汽车的普及率已经很高?是不是高燃油的大车是人们产生消费的首选?社会对于汽车的承载能力是不是相对滞后,比如交通、停车等?最重要的是,甲壳虫的价格到底和当时主流的汽车价格相差多少?这款车到底在卖什么?这系列广告到底要向受众表达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脱离开了这些背景来评价这系列广告为什么经典,很显然是不够全面和客观的,当然,也不能在不同社会、不同背景下进行简单的类比。我们要学习的是广告创作的原理,而不是画面的样式。我们是没有时间去研究这些的,因为要不停的接单,不停的加班。

所以说,国内的广告专业理论首先是不系统的,是畸形的。即便这样,能著述颇丰的广告人或广告公司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当一个广告菜鸟进入这个行当,即便他是学习广告专业科班出身的,当真正面对一个项目的时候,他也是傻眼的,不知道从何开始。然后,他慢慢的适应着所在公司的流程、经验,通过书籍或网上看几篇文章,读几本书,来使自己成为一个老鸟。但是,公司的经验是狭隘的,几篇文章和几本书是碎片化的,具体能够修行到几何又全凭个人的悟性和造化了。于是,这个半吊子老鸟又开始了无休止的接一个个单,忙的不亦乐乎,而没有去总结、去思考、去提炼、去升华。最后,大家都以为自己是对的,但是谁都不一定能说出来对在哪,谁都不具有让自己的后辈们也能做对的本事。美其名曰:做广告,是要讲天分的。

专业理论,尤其是实战理论的缺失,使整个行业缺少了专业指导,真正的专业精神也没有建立起来。搞专业的人丢掉了以专业理论和专业精神为基础的自我修养,而急功近利的去追求成绩,是我们为自己掘下的第一座坟墓。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