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这里的“独善其身”主要是指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清朝名臣曾国藩在漫天硝烟的戎马倥偬中,每天都坚持写日记、读书、独自思考和反省,这种习惯几十年保持不变。正是依靠这种不断学习,使曾国藩无论在见识上,还是在成事能力上,都远远超越了他那个时代的同僚们,成为晚清少有的历史人物。人非圣贤,不可能一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人的智慧和才能都是经过后天积累而获得的。对于一个企业管理者来讲,要想具备较高的领导素质,就必须要象古人那样,通过不断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实践,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智商、尤其是情商水平。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勤奋学习
客观世界一刻不停地向前发展着,万事万物也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变化之中,任何人都会随时面对着这个世界的新事物、新情况,如果我们在自身素质的培养方面停滞不前,就会被扑面而来的新问题弄得眼花缭乱。尤其是作为一个全球化时代的企业领导,更不能固步自封,懒于研究新情况、漠视新变化,从而坐失新机遇。我们生活在一个天天都需要学习的时代,只有勤奋学习,永无止境,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带领自己的企业,穿越重重市场迷瘴,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永立于不败之地。
美国《财富》周刊曾经指出:“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时代,企业唯一能持久的优势,就是具备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变是唯一不变的道理。要真正做到“以变应变”,只有学习一条路可以走。
企业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其实就是一个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过程。人力资源不同于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资源,人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充电,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可重复使用、无损耗、能量增殖等特征。因此,实现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的效率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最关键的途径就是学习。我们进行的各种企业内部培训就是组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步骤之一,同时也是追求人力资源低成本、高效率的重要手段。需要强调的,一般企业实施培训等再教育项目时,注重的是智商方面的补充,譬如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进修,对相关法规和制度的了解等,但很少有注重于情商修养方面的内容。这是一种偏废。所以我们强调,只要是内部培训学习,一定要既学好专业知识和企业制度,同时也要进修好提高情商的内容,譬如强调企业领导工作艺术、重视规范经营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在学习上讲究齐头并进,取得提升智商和情商的双赢效果。
是否勤奋学习同时还是企业文化健康发达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懒于学习的企业,很难谈得上是一个有文化的企业。市场竞争的最高层次就是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企业领导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建好企业文化,联想、海尔之所以能站稳国内市场并迈出国门,柳传志、张瑞敏打的就是企业文化这张牌。考察它们企业文化的“活水源头”,都是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结果。只有通过学习,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载体的企业领导才能将他的愿景、信心和理念渗透到企业团队之中去;只有通过学习,这种企业核心价值观才能得到最大范围干部员工的认同,从而酝酿成根深叶茂的企业文化;只有通过学习,企业文化才能焕发出广大员工身上的巨大潜能和创业激情。可以说,企业规模越大,企业文化发挥的作用就越明显,学习也越重要。
二、勤于实践
对于进行宏观管理和综合管理的领导来讲,丰富的阅历和实践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按常理来说,一个人的智商充分成熟在30岁之前就有可能完成,如果只从智商方面考虑,那些刚从哈佛、麻省读完博士、甚至获得教授职称的30岁左右的年轻人似乎最够资格去竞选美国总统之位。但从情商修炼或实践阅历方面来讲,这些人说不定才刚刚开始起步。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候选人必须至少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年满35周岁;二是要在美国居住生活已满14年;我国最高国家领导人也有年龄限制的要求,就是必须年满45周岁。这些要求恰恰体现了阅历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的说法,其实这就是一条高度清晰化的情商修炼路线图。
勤于实践是让智商要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唯一途径,也是克服只知“纸上谈兵”现象的灵丹妙药。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再落实到实践的过程,才是一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客观过程。一个懒于实践的人不可能真正认识世界,更谈不上改造世界。只有一个勤于实践的人才能最终把握住客观规律并从尊重客观规律的行动中获得巨大成功。我们回头看看,前面讲的企业领导的进取心和责任心、宽阔胸怀、过人胆识、执着和兴趣以及成为一个“缺不了”的人这些素质,无一不是来源于勤奋的实践而最终又超越了实践。如果不是勤于实践,不仅这些素质无从所出,而且强调这些素质也毫无任何意义。从另一层面来讲,丰富的经历就是最大的实践,而经验和教训则是你的财富。
三、善于思考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都是不断创造和思考的结果。对于一个企业管理者来讲,每天我们都将面临大量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积极应对这些新情况和妥善处理这些新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动脑,善于思考。过去,有人曾经跟我开玩笑说,人类的科技进步其实都是“懒人”干出来的。比方说,从前,人们开始学走路,走累了“偷懒”就想到去骑马;马太慢了,开始研制汽车、火车,以后又是飞机、飞船等。不难看出,现代科技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类对于对传统方式的不断思考和创新。思考的含义既包括正向思考,也包括逆向思考。
有些时候,逆向思维往往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华夏证券电子印章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就能充分感受到逆向思维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华夏证券系统原来共有各类印章1170多个,其中对外具有合同法律效力的印章有140多个,可以说,这140多个印章每一个都是华夏证券的一个风险点,要把140多个“掌印官”的思想境界、道德规范完全统一起来又是相当艰难的一项工作,而每一个人一次使用印章不当,都有可能为公司带来数以百计、千计甚至数以万计的风险和损失。为了管好这些印章,管好有机会使用这些印章的人,我们可以说是费劲了心机,也花费了高昂的管理成本,文件一摞一摞的下,保险柜一批一批的买,思想上的“弦”一次一次的紧,但无论怎样都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这些公司印章使用不当所产生的严重后果。而且,这种风险在亚太地区每一个以印章作为法律意志依据的国家和组织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因为考虑到印章管理的难题,去年年初,我在同华夏证券的一位老领导谈心时受到这个老同志多年来对公司风险控制经验和教训的启发,决定利用现代发达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开发一套电子印章软件,把所有有形的印章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整合使用,从而终结“掌印官”的历史,把掌印这个任务彻底交给机器,让那些不胜其繁的用印制度简洁有效。我把这个想法提交到技术专家的手中,经过公司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刻苦攻关,这个系统终于开发出来了,并已经申请专利。据有关方面的专家评价说,这套电子印章系统专利一旦被推广和使用,必将在中国掀起一场“办公室里的革命”,因为它从根本上使印章的使用和管理实现了由“人治”向“法治”的彻底转型。
现在想起来,我真的很珍惜当初与那位老领导谈心时那种逆向思维式的灵光一闪。一个逆向思维产生的创意解决了华夏证券最大的风险点,同时可能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一场办公室的革命。还有,如果我们以此为契机,将此当作一个产业进行发展,做大做强,就可能会为华夏证券创造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四、不怕失败
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印象,在这项发明的过程中,他经历了数千次的失败,才获得最后成功。可以说他的每一次试验都是同失败作斗争的过程,但是他的每一次“失败”都向成功靠近了一步。善于“纠错”,不怕“失败”,是他最后获得成功的关键保证。
情商虽然能帮我们减少失败,但并不等于有了高情商就不会失败了。承认失败、正视失败,善于从失败中捕捉到成功的信息,善于从失败中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教训,这本身就是一个人情商素质高的表现,同时也反映出一个人执着、自信的良好品质。
作为一个企业领导,更要有不怕失败和善于“纠错”的能力,如果他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及时弥补,无疑会让他的企业避免更大的损失。但在现实工作中,越是领导地位高的人,越会存在着较一般人更大的心理障碍,很难承认自己会犯错误(从每年的干部述职报告中都能反映出这个问题来,多数报告总结的都是自己工作中的闪光点,却很少有人提到自己工作中的失误或者教训)。一个企业领导固然不能放纵下属犯错误,但同时更不能放纵自己犯错误,这不仅仅关系到企业领导个人的勇气、道德水准和胸怀,更关系到这个企业的前途与命运。因为,领导者工作失误对企业产生的危害要远远大于一般员工失误对企业造成的危害。
要做到勇于纠错,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承认任何人都会犯错误。从某种程度上讲,所有成功人士都是从错误中走出来的,无论是杂货店的CEO,还是跨国公司的总裁,面临的都是同样的问题,所以,自己犯了一些错误并没有什么难为情的。作为企业领导来说,最重要的是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佳的效果。其次是当企业领导发现(或经别人指出)自己犯了错误时,应该马上采取积极措施予以纠正,而不是用时间淡化它或用转移人们视线的方式解决它。只有立即改正错误,才能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领导者的工作失误对企业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五、适应变化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其著作《领袖们》中有一句名言:“舵手要见风使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想驾驶好自己的航船,就要随时掌握风向变化,顺势而为,而不是逆风扬帆。
企业管理中的风向问题,也是我们讨论得最多的话题。这个风向指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政策环境和市场趋势。就企业来说,市场、产品、客户、竞争对手等都在不停的变化当中。如果一个企业领导对这种变化缺乏足够的适应能力,那么他所领导的企业就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中失去应有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直至最后被淘汰。
杰克•韦尔奇在担任GE的CEO期间,针对GE长期以来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举措,主动向原有的管理体制开刀,特别是在解决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反应迟钝等官僚主义倾向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而使这个百年老店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他认为“官僚主义最讨厌的就是变化,它最害怕的就是速度,它最反感的就是简单化。”韦尔奇的这些做法,在当时损害了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以至于他的手下带着抱怨的情绪去质问他,到底什么时刻才能告诉员工变化结束了?“你转告他们,变化永无止境!”韦尔奇用毋庸置疑的口吻回答。韦尔奇还一再告诫他的员工:要把变化视为机遇而不是威胁。韦尔奇的努力为GE的未来创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从而使这个企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六、借助外脑
有人曾经说过:在创立一个企业的初始阶段,往往是一个人用脑最多。但是,要想大规模地发展这个企业,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必须积极依靠集体力量,善于借助“外脑”的作用。
在这方面,汉高祖刘邦是个高手。刘邦曾经说过,论“运筹帷幄”,吾不如张良;论“决胜千里”,吾不如韩信;论平息混乱,吾不如萧何。可就是这样一个自称是才疏学浅的人,竟开创了大汉王朝四百年的基业。刘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能够礼贤下士、用人之长和充分借助外脑,发挥集体的力量。关于这一点,刘邦和韩信曾经有过一次非常著名的谈话。刘邦问韩信说,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兵?韩信回答说可以指挥十万.刘邦又问韩信,那你可以指挥多少兵?韩信回答,我带兵多多益善。刘邦接着问,我为什么又能管住你呢?韩信回答说,我善于带兵,你却善于管将。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韩信是一个善于借脑的人,但刘邦借脑的水平比他更高,所以韩信只能为刘邦打天下效命。
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熟悉所有环节和细节,也不可能对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直接进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要确保企业的有效运作,就必须充分调动每一个劳动者的积极性,善于借助外脑,并通过有效管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具体任务变成员工个人的自觉行动。这样既实现了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利于优化工作决策,同时也可以避免象诸葛亮那样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分工不明、大包大揽所造成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