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领导的威信力从哪里来

在现今这个崇尚功利主义的社会中,一般人多半重视能力有多强、能带来多少利益,却忽略了德行的重要性,其实,“德”才是一个人成功的根本。尤其是身为领导者,一举一动都会影响下属的士气与工作情绪,所以更应是个有德行的人,这样才能使下属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领导。

“虎父无犬子,强将手下无弱兵”,中国自古就很重视主管的作用,一个不合格的普通成员,对于组织的影响是有限的,不致于影响大局成败;而一个不合格的主管,对于组织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是决定大局成败的关键所在!一个没有威信的主管,不可能在组织中起到领军作用。那么领导的威信力是如何塑造的呢?

“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制度的铁手腕;管理的人性化;做人的德、谦、勤;信任(给下属足够的发展空间并给予充分的肯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诚信(在上司与下属面前一诺千金),严(先严于律己,再严于律人),谋(懂谋略,明大义),德(以德服人)。因此,一个好的领导者首先是一个好的员工;在制度和原则层面上一视同仁,所谓言必信,信必果,也是这个道理;敢于担当,一个好的领导应该是所有员工正当利益的代言人,同时也是责任的第一担当者,该站出来的就该站出来替员工说话;同员工打成一片,让员工感到领导者真正的威信,应该是由内而发的没有隔阂的,如果只是高高在上同员工没有亲近感,这种威信充其量也是领导权力的影子罢了。

春秋战国的时候,有位将军叫吴起,他的军事才能卓著,战绩辉煌,几乎每战必胜。那么,他是如何带队伍的呢?据说,吴起做将军时,和最下层的士卒同衣同食。睡觉时不铺席子,行军时不骑马坐车,亲自背干粮,和士卒共担劳苦。士卒中有人生疮,吴起就用嘴为他吸脓。这个士卒的母亲知道这事后大哭起来。别人说:“你儿子是个士卒,而将军亲自为他吸取疮上的脓,你为什么还要哭呢?”母亲说:“不是这样。往年吴公为他父亲吸过疮上的脓,他父亲作战时就一往无前地拼命,所以就战死了。现在吴公又为我儿子吸疮上的脓,我不知他又将死到那里了,所以我哭。”由这个案例,吴起在军中的威信是不容置疑的,有此基础,其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应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那么,领导的威信怎么树立,这得看在什么一种环境下,也就是看他领导者一群什么样的人。不同的人不同的待。对不同的环境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在一群无知无畏、不识好歹、不求长进只为混日子混钞票的中试图去树立威信,简直是自己无知。

1、领导必须是一个有实力的人:包括个人能力(预见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财力、活动能力(人际关系强弱)、情商高低等,领导有实力公司就会有大发展,公司有了发展,员工就会感觉领导有“威”;2.领导要是有“信”之人:简单点就是言必信,说到做到,不管是对客户还是对员工,要求的事情、答应的事情、承诺的事情等都不会找任何借口做不到等;3.以上两个做好了领导表面上会让员工感觉威信,但可以使员工发自内心感觉领导有威信,还要领导有大爱之心:对社会对员工对客户,这才是企业多赢之道!!

2、一个好领导,首先必须是能力过硬的,最起码就是预见的能力、计划的能力、控制的能力;其次是素质过硬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和激励别人的能力;最后就是个人魅力了。

很多领导过度自我、财大气粗,我认为这是他们在自我毁灭,同时也会慢慢失去威信。你没有超人的能力,根本没资格自我!

3、第一,要做好员工的正面的表率,一个好的领导者首先是一个好的员工;第二,在制度和原则层面上一视同仁,所谓言必信,信必果,也是这个道理;第三,敢于担当,一个好的领导应该是所有员工正当利益的代言人,同时也是责任的第一担当者,该站出来的就该站出来替员工说话;第四,同员工打成一片,让员工感到领导者真正的威信,应该是由内而发的没有隔阂的,如果只是高高在上同员工没有亲近感,这种威信充其量也是领导权力的影子罢了。

……

除此之外,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应懂得更圆融的应对方式,不会一味强调自己的立场,而会避开双方相持不下的情况,为自己找到绝佳的出口。应对进退之时,懂得以巧妙的迂回战术避实就虚,把对方变为自己的助力,正是聪明人获得胜利的关键。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字一直被某些领导人视为座右铭。在这四个字中,板桥先生表达的是一种对时政的愤恨、不满,颇有无可奈何的心态,但在社交圈中,“难得糊涂”却有极实用的价值。

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心态是很复杂的,几乎人人都希望能在某方面超越别人,令别人刮目相看,不希望比别人低三分。因此,领导者在与客户交往时,如果不“糊涂”一点,那在言谈举止中就很容易触怒对方,惹对方生气,甚至引出不必要的麻烦。以下就是几个“糊涂”的重点:

一、“忘记”自己

对自己的才能与成就“念念不忘”,总是将成就挂在嘴边,老是说些“我曾经……”、“我已经……”、“我是……的人”,容易使对方心生反感。特别是对熟识的人这样说,对方就会认为你太爱炫耀自己,总是故意显出高人一等,容易因此招来对方的忌恨,甚至会故意刁难你。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领导者应该要能“忘记”自己。

“忘记”自己是一种优点,是谦逊的表现。对自己只字不提,就表明没有必要谈论自己,并希望靠自己的所作所为来使对方了解自己的长处。这种行为会备受赞扬,一方面由于自己的成就而受到赞扬,另一方面则由于自己的谦逊受到赞扬。

二、“忘记”别人

人人都有一些敏感的“禁忌”,因此当碰到“禁区”时,都要“糊涂”一点,该忘记的就要忘记,不要在无意中刺痛对方敏感的神经。譬如,如果你曾帮助过某人,那别在他面前提起此事,不然,他会产生“你是不是要我报恩”的想法,心中必然不快。

如果你知道对方在工作中或生活上犯过错,那么更要装糊涂,不要主动去问他这件事,否则只会让他觉得你是在揭他伤疤,即便你是出于关心,他也无法感受你的好意。如果你已知道对方遭遇不幸,也不要故意出于同情的原因去安慰他,说不定他认为你是幸灾乐祸。

三、当别人欠你时

别人欠你钱、情、理等时,你虽然可以理直气壮地索求,但这样往往会破坏彼此间的关系,倒不如糊涂一些,反而能为你带来好处。例如,别人欠你的钱财,催还时要直言其事,而不要欲说还休、吞吞吐吐,让人觉得你天天把一点小事记挂在心上。

别人欠你情时,你越显得“若无其事”,别人的感念程度就越深,其效果越会超出你所付出的代价。别人错怪你,输了理时,你当没这回事似的,别人的心里就会更加愧疚,必当寻机弥补才心安。

事事精明不见得能为你带来好处,有时不妨“糊涂”点,反而对你更有帮助。尤其是在与客户应对之时,表现得锋芒毕露、事事计较,一定会令人反感,所以不如“糊涂”一点,这样人际关系就能融洽一点,也能带来更大的利益。

尊重小,会有大帮助

若是你现在自恃地位高,不尊重那些小人物,就等于为自己树立了一个个强大的敌人;相反,若是你懂得尊重他们,也等于为自己带来了朋友。作为一个领导者或决策者,会做事与会用人是事业成功的必要基础。领导者事业上的成功,除了靠大人物提拔,更必须依靠广大“小人物”的支持和共同努力才能办到。所谓的“小人物”,指的就是无职无权的一般下属。要想成功,就要先打好你的领导基础。

从古至今,任何有所作为的领导人都深深了解尊重群众的重要性。在尊重“小人物”方面,战国时代的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就是个好例子。

《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说,魏无忌为人仁厚,又能礼贤下士。凡是士人,不论才能高低,魏无忌都能谦虚地以礼相待,不因为自己富贵就怠慢他人,所以各地的士人都争相前往归附,因而他的食客共有三千人之多。在那时,各诸侯国因为魏无忌贤能、门客又多,所以十多年都不敢侵犯魏国。

……

当时,魏国有个隐士名叫侯嬴,已经七十岁了,因为家里很穷,只好去做夷门的守门人。魏无忌听说后,就前去问候,要赠送他丰厚的财物,但侯嬴不肯接受。因而魏无忌就改摆酒席,大宴宾客。

当客人坐定之后,魏无忌带着礼物,空着车子左边的座位,亲自去夷门迎接侯嬴。侯嬴整了整破旧的衣帽,登上车并毫不谦让地坐在上首,想借此来观察魏无忌,不过魏无忌反而对他更加恭敬。

之后,侯嬴又故意对魏无忌说:“我有个朋友住在街上的屠宰坊里,希望您能顺便带我去拜访他。”

魏无忌不以为意,随即驾着车子来到市场。侯嬴下车去会见朋友,故意花了很多时间与朋友谈话,并暗中观察魏无忌,但魏无忌的脸色更加温和,即便市场上的人都看着这个场面,他仍然保持恭敬有礼的态度,没有一丝不耐烦。

这时候,魏国的将相、王族、宾客都已到齐,等候魏无忌举杯祝酒,因此随从人员都暗地里骂侯嬴。

侯嬴看到魏无忌的脸色始终不变,才辞别朋友,登上车子。来到魏无忌家后,魏无忌领着侯嬴坐在上位,并为他一一介绍宾客。到了饮酒正酣时,魏无忌起立,来到侯嬴面前向他敬酒祝福。

这时,侯嬴才对魏无忌说:“我只是个守门人,但公子却亲自驾着马车去迎接我。我本不应该去拜访朋友,却委屈公子跑了一趟。然而,我侯嬴想要成就公子的美名,故意让公子的马车久久停在市场上,借此观察公子,但公子却更加恭敬。市民大都把我看做小人物,而认为公子是有德行的人,能谦恭地对待士人啊!”

此后,侯嬴成了魏无忌的上宾,并为魏无忌的事业作出许多贡献。

魏无忌之所以对许多别人看不进眼里的“小人物”如此恭敬,原因就在于他了解“小人物”中蕴藏的巨大潜能,而且只要能妥善掌握这个潜能,就能借助这种力量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同理,一个领导人也该如此。要知道,人是最复杂的动物,想要成为卓越的领导人,就应尽力去了解你的下属中潜藏着哪些人物,各有哪些才能、特长,有什么样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

此外,也要了解他们的同学、朋友都是些什么人,他们的同学、朋友又有些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不要忽视“小人物”,在他们身上的投资,可能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相反,如果你只是因为一点私事而心情不好,但却把这种不良情绪带到了工作环境中,并且不加遏制地迁怒于下属,让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成为出气筒、受气包,那么你就可能遭到反噬。

当然,大多数下属只会忍气吞声,不过一旦你得罪的对象是个有个性且自尊心很强的人,他就会在某天乘你不备之时重创你。也许,这个人有非同一般的家庭背景,他的家族中有人可以决定你的升迁,但你却无端对他发火,那岂不是自己葬送了机会和前程?也许这个人颇有才华,几年以后,会处于和你同级,甚至高于你的位置,这样一来,岂不等于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未来的敌人吗?

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小人物”也不会永远当“小角色”,或许有一天也会变成“大人物”。

从这个角度来看,若是你现在自恃地位高,不尊重那些小人物,就等于为自己树立了一个个强大的敌人;相反,若是你懂得尊重他们,也等于为自己带来了朋友。也许某天当你穷途末路、走投无路时,帮助你的正是这些“小人物”。

四、牢记对方的姓名就是尊重对方

人都有特征,有些人的特征还不止一种,你只要把他的特征当做新奇事物般仔细观察,同时将那些特征与他的姓名连在一起,并在短时间内一再反复辨认,自然就能将名字熟记了。

保持恰当的应对进退,是卓越领导人应该注意的社交礼仪。

不管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场合,千万不要只想到突显自己的形象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更不要忘记员工或顾客的姓名,这是巩固自己领导基础,以及维持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准则。

……

只要多在“认人”方面下工夫,就能让别人喜欢你。

想要成为卓越的领导者,必须具备“认人”的本领。若能够记牢对方的姓名,就很容易让对方产生良好的印象,这种本领在交际场合中大有用处。

当对方对你十分熟悉你却偏叫不出他的姓名时,虽然可以用含糊的方法敷衍过去,但心里终究觉得不安。有时,因为地位的关系,你应该先打招呼,他不便先招呼你,但你如果不记得他的姓名,无法及时跟他打招呼,他就会误认你是自大傲慢、目中无人,这可就不妙了。所以,要在交际场合中拥有优势,熟记对方姓名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功夫。

有的老师之所以能在初次与学生见面后就叫出对方姓名,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奥妙,他们只是预先下了一种别人都不肯下的工夫,那就是拿学生的照片反复辨认,把每个学生的面貌都印入自己的脑子里,因此即便才刚见面不久,也能很自然地叫出对方的姓名,使对方不由得大吃一惊。

因此,你要熟记陌生人的姓名,最快速的方法就是从照片上将相貌与姓名一齐熟记,这其实是容易办到的事。

例如,有一张团体照片,你有意要熟记照片上每个人的名字,那相信每天只要多花十分钟的时间,不到三五天就可以完全熟记了。

如果你没有所遇见的人的照片,那么依赖照片的办法便无法应用了。这时你不妨利用彼此见面的机会,细细辨认一下他的身体有什么特征,比如身材特别高是个彪形大汉,还是身体细长像个杆,还是双目明亮或细如鼠目,还是嘴巴特别大鼻子特别高,还是头发微秃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等等。

人都有特征,有些人的特征还不止一种,你只要把他的特征当做新奇事物般仔细观察,同时将那些特征与他的姓名连在一起,并在短时间内一再反复辨认,自然就能将名字熟记了。

不过须注意一点,在观察、辨认时,态度必须自然,不要显出正在观察的神情,那会使对方不自在,若是双目牢盯、端详不已就相当失礼,尤其是对于女性,这种动作足以使对方局促不安。

容貌美丑不代表才能高低

领导者识人不应以相貌为标准,这样才能真正识别出下属是否有真才实学,是否是真正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以貌取人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大通病,这一点,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有所认识:“不有祝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祝是卫国大夫,因能言善道而受到卫灵公重用;宋朝是宋国贵族,因长得漂亮受到卫灵公及夫人南子的宠爱。对于这种现象,孔子认为,要是一个人仅仅凭着能言善道或长相漂亮就得到君主的重用,那这个时代必有问题了。

荀子对这个问题也有相同看法,在《非相》篇中,他批判了唯心主义的识人术,指出以貌取人的荒谬。他说:“看一个人的外貌、体态,不如研究他的思想。”

荀子明确指出身材的高矮胖瘦、相貌的美丑,都不能决定一个人思想的好坏和能力的高低。他又举例说,卫灵公有个臣子名叫公孙吕,身长七尺,面长三尺,模样非常古怪,然而却“名动天下”;楚国官令尹孙叔敖的头发短又稀少,左手长、右手短,身材非常矮小,但仍“而以楚霸”;另外,“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但却平定了白公胜之乱,“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著于后世”。

长得体面的当然也有,比如夏朝和商朝的两个暴君夏桀和商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后人论起亡国之君,必会想起他们。

他们会遭到这样的下场,显然不是由于容貌不美造成的,而是由于他们才疏学浅、思想卑下、不懂选贤任能所致。由此可见,一个人有没有才能与他的相貌无关,所以古语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这么说:“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不能以此来评论一个人。”

……

像这样的人,你只要重视了他,给他安排合理的职务,他的抱怨就会停止。

用事实堵住下属的牢骚之口

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假设也有下属成天发牢骚,指责你为什么只升迁其他下属而不晋升他,你就可以让事实来说话,让事实来堵住下属的牢骚之口。

如果下属在性格上就是一个爱抱怨、爱发牢骚的人,那么,你应该找机会和警示他们,使他们改正。

有些人整天抱怨工资太低、主管看不起他,或者别人升迁了,为什么自己却没有,成天怨这怨那的,而对于自己的分内工作又不能照要求完成。

对于这样的下属,如果你是领导者,大可大声地训诫他:“你先把自己的分内工作做好,再来找我。”

或者,你可以采用一种更巧妙的方式,去找一个有办事能力并且任劳任怨的人,然后把同样的任务分别交给这个人和那个爱发牢骚的人去做。

完成之后,再把他们的结果放到一起,让大家来比较孰好孰坏,趁机让那个抱怨者心中清楚:别人升迁是因为他的能力比自己强的缘故,而不是靠什么私人关系。

有一个生意人想买一批土豆,于是,就派他的两个学徒去市场了解一下行情。

学徒甲去了一会儿就返回了。他一面埋怨今天天气太热,害自己跑出一身汗,一面向CEO报告今天市场上土豆的价格,然后便去冲凉水澡了。

学徒甲冲完凉水澡坐到店面,学徒乙才汗流浃背地回到店里。他不仅向CEO汇报了今天市场上土豆的价格,还把昨天和前天的土豆价格一并告诉了CEO,并向CEO建议说,今天的价格已经是最低的了,恐怕到明天就会涨价。

CEO觉得学徒乙分析得有道理,于是,又叫他去市场上找一个卖主来店里谈价钱。这时,学徒乙却一指门外说:“我考虑到CEO有可能要买,所以已叫了一个卖主在外面等候了。”

CEO到外面一看,觉得土豆品质不错,价钱也确实比前几天低廉,于是就很快地把那个人的土豆买下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什么呢?

喻义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假设也有下属成天发牢骚,指责你为什么只升迁其他下属而不晋升他,你就可以让事实来说话,让事实来堵住下属的牢骚之口。

制造假信息让对手深信不疑

谈判中严防信息泄露是谈判者的常识,但在某种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间接把自己谈判立场的细节等,悄悄地、装作不经意地泄露出去,以达到己方需要的某种目的。

《三国演义》中有段精彩的“蒋干”盗书情节:赤壁大战前夕,曹操将水师屯于江北,随时准备挥师渡江南下。为了探查军情,他便派蒋干前去东吴察看动静,周瑜则趁机施展反间计。

当时,东吴情势危急,由于北兵不习水战,东吴唯一的制胜之道便是“火攻”。但曹操用了张允、蔡瑁两个颇有能耐的水军都督,绝对不会将船一只只连着锁在一起,以便己方火攻。

周瑜正在为此事着急时,忽闻昔日同窗蒋干来访,心中悬着的巨石终于落地。

周瑜与蒋干相见,少不得痛饮一番,以叙同窗之谊。不久,周瑜假装不胜酒力醉卧床帐之内,鼾声大作。

蒋干受曹操之命到东吴来探视虚实,自以为已经把周瑜灌醉,可以暗中进行调查了。夜晚万籁俱寂,他见周瑜醉卧不醒,就拿起放在桌上的一封书信,偷看起来。

不看则已,一看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原来竟是张允、蔡瑁私通周瑜的书信。由于事情紧急,他便赶紧过江复命了。

曹操看了书信后勃然大怒,顿时心生杀机,当即命人将新任水军都督张允、蔡瑁捉来辕门斩首。

消息传到周瑜耳里,周瑜自然欣喜若狂。

曹操仰赖两位新任水军都督进攻江南,东吴水师兵微将寡,自然不敌。周瑜于是乘蒋干来访之时,伪造曹操水军都督请降书信,信中内容全是“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之类的言语。

他把伪造的秘密书信故意放在桌上,然后装睡让蒋干去偷。曹操见是蒋干窃来的书信,信以为真,再加上疑心病重,居然自己除去了周瑜的心头之患。

……

类似“蒋干盗书”的情节也可以巧妙地运用在商业领域。

例如,在各种谈判中严防信息泄露是谈判者的常识,但在某种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间接把自己谈判立场的细节等,悄悄地、装作不经意地泄露出去,以达到己方需要的某种目的。

当然,你也可以在谈判过程中,突然揭开自己的面纱,如果以私下谈话的方式直接泄密,可以说:“这可是我们私底下这么说,我们CEO有可能与N公司谈判,而不是贵公司。”以此迫使对方降低要求,不过奏效与否,就看你是否能做得天衣无缝,让对方相信。

另一招就如周瑜泄密一样,对方渴望得到某方面的秘密,而且是在你“一时疏忽”之下得到,就会使对方视作珍宝,而你也最容易达到目的。

这一招灵不灵,还得看对手是否选择采取窥探别人隐私的方法。

这一招的方法较多,例如为了使对手认为有其他对象存在,可以把一本记载着竞争者姓名、电话号码的本子,随意放在桌上,然后故意忘记带走。上还可以写上其他竞争者的最低报价、自己的最高出价等。

事情往往很奇怪,如果你直接告诉对方,他不一定会相信,如果任由对手偷偷摸摸地发现,反而会使他深信不疑。

所以,要制造假信息,通过这种方式传出去,效果会特别明显。

发现致命的缺点,才能起死回生

为了要让克莱斯勒公司起死回生,在精兵简政方面,艾柯卡毫不手软地砍了“三板斧”,将那些身居高位而毫无建树的平庸之辈全部撤换。

……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