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潜藏式领导的有为和无为

三千多年前,孔子说了句话叫“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潜”,并高度评价璩伯玉的“君子之道”。同时还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孔子的这两句话意思是说,一个国家政治清明,就可以出来做官;一个国家政治昏暗,就可以把自己隐藏起来,不去为官。

可以说,中国式领导的这种“无道则隐”的潜藏式处世哲学,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已经深深铬印进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并已经成为中国人为人处事的一种本能属性。

中国人很喜欢做官,衣锦还乡成为中国人荣誉的最高象征。但中国人虽然喜欢做官,但并不是所有的官,他都会去做,有着“有为”与“无为”两种选择。这似乎很矛盾,但却又让人觉得很合情合理。

这种矛盾,不仅变化在官场上,同样表现在企业管理中。“有为”与“无为”的处世方式,就是一种“有为而不去为”的中国式领导哲学。

下面,我举一个例子。

有一回,晋国大夫范仲行的家臣佛肸想请孔子去他那里做官,孔子打算去。孔子的弟子子路说:我以前听老师曾经讲过“自己本身犯错误的人,君子是不会去附合的”,而佛肸是一个叛臣贼子,其本身就不符合忠孝与仁道,老师您怎么可以去他那里做官,与虎同眠呢?

孔子说:我是说过这样的话,但有句话说“坚硬的东西,是磨不薄的;洁白的东西,是染不黑的”,我不能像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葫芦瓜呀,一直束之高阁而不去发挥他的作用呀!

这段话是说:做为一个有理想的人,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不要求全存备,而要积极进取,讲求“有为”。即便是不好的环境下,只要自己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就能“曲全”,就要力求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是一种行事的变通法则。

其实,在中国式领导中,无时无刻不存着这种“可为而不去为”的领导智慧。

案例:

A君是南方一家中小型公司的CEO,下面有4000多人。B君是该公司副总,主管市场,是公司开疆拓土的老将与功臣,深得公司CEO器重。虽然B君一直窥伺CEO一职,但只因为其文化层次不高,不具备深谋远虑的大局意识,因此一直未被CEO任用为CEO,一直就是公司副总。

自从A君进入该公司以来,虽然B君没有明显的表现出对A君工作的不支持,但A君明显感觉得到B君工作的不配合。而A君虽然是CEO,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把B君排除在团队的管理之下,因为这样,只能暴露出A君领导力的不足。最有智慧的作法,无非是把B君纳入到A君的领导之下,然后使得公司的战略意图,可以顺利、顺畅地执行下去。

案例分析:

但问题是:作为一个劳苦功高、曾与CEO共创天下,且对CEO一职垂涎已久的“大臣”B君,要把其纳入到A君自己的领导之下,难度可想而知?如果你是这句CEO,你会怎么做呢?

主要两种策略:

策略一:解雇B君。

对于A君来说,把B君清除团队之外,是最有利的。

但问题是,你要把B君清除,冒的风险是极大的。

第一,B君是一个曾与CEO一起打开老功臣,其一没有犯大的错误,二孝忠CEO,你无缘无故把B君清除,不要说在CEO面前于理于情说不通,就是在普遍员工面前也不合情合理。相反,采取这种策略,是下下之策,搞不好,自己反而陷入“死地、亡地”,因此,非到关键时候,自己无论如何不采取这种“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的”的策略、措施。

第二,B君掌握“市场”的实权。市场是什么,就是企业的生死线,对于国家来说,就相当于军权,是CEO最为重视企业重大问题之一。对于B君来说,如果其市场前景能稳步向前,A君就跟CEO说要调整领导班子,作为CEO首先会琢磨:“你这个CEO内心里想干什么?调整后,有比我以前建立起来的团队更有效率吗?是想推动企业发展呢,还是想为了自己的利益?”因此,给上级CEO起了疑惑,是作为一个下属最为不利的。

因此,解雇B君的策略基本为不可行。

策略二:排挤B君。

排挤B君对于A君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领导方式。但问题是,你如何排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排挤?B君有那么容易排挤吗?当被B君发觉被排挤时,B君反攻又如何应对?CEO如何平衡你与B君之间的关系?!

特别指出的是,B君既然能做到副总的位置而不败,他一定有三大绝招:第一,其专业能力过硬,能比较顺利地带领自己的团队为企业创造价值;第二,CEO看重与信任,不然CEO不会长久地把如此重要位置系于其一身;第三,经过其多年的经营,其人际关系网一定遍布企业上下,如员工、CEO亲戚,甚至客户之间。

而在这种环境下,对于空降兵A君,要排挤B君,无疑也是下下之策。因为,对于A君来说,其最大的支持是CEO,而如果B君发觉被排挤,作为B君的本能,他一定会发起反攻,反攻的途径致使的有四种:一是联合下属亲信,向CEO“请愿”,对CEO施加压力;二是联络CEO老婆、儿女甚至情人等,向CEO施加压力;三是联系供应商、客户等向CEO施加压力。

在这种情形下,当CEO回家里“被压抑”,到公司里也“被压抑”,那最终的局面也许就是请A君谈话了,请求A君的离开团队,以让自己内外得到解压了。

因此,该策略,也是下下之策。

那既然这样,是否A君就无计可施,任由B君“自然发展”了呢?这也不行呀!因为,不领导B君,那在外面看来,只能说明A君领导力素质不行,也就违背了CEO当初聘用A君过来的初衷了。

因此,要想领导整个企业向前发展,领导B君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但问题是如何领导,才能理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才能达到推动企业的高效发展,体现自己CEO的价值?

以上两种“硬”方法行不通,那只有采取“软”的方法。

而如果要把以上两种“硬”的方法说成是“有为”的话,那采取“软”的方法,就是一种“无为”。

而这种“软”的方法又如何做,如何实施,方能达到最有效的目的呢!这就要靠“潜藏”智慧的合理运用。

而“无为而治”正是这种“潜藏”智慧集中体现。

“无法”不是不为,而是一种“无为”中的“有为”,是一种“潜藏式”的有为。

正如上面例子中的B君,他德高望重、劳苦功高,A君对其采取雷厉风行的策略,即使A君的目的再怎么为了公司的利益,再怎么好,在中国式领导中,往往是最行不通的。

相反,在这种现实环境中,只有采取“委蛇求全”的潜藏式领导,才能更好地带领包括B君在内的团队成员,更好地向既定目标迈进,而不至于搞内斗、内耗。

例如在实际当中,在会议上,虽然一桌子中高层领导开会,虽然A君明知道B君对其一脸的不懈,并时时抢其话题,但作为A君,自己反而要有容人的气度,要以笑待人。这样做目的无非有两点:

第一,让别人看到,不是A君在削B君的面子,而是B君在削A君的面子。中国人总是同情弱者者,日而久之,A君自己反而能在众人面前树立良好的亲和形象;而B君因为总是盛气逼人,反而落得给人不配合的、不自重的坏形象。

第二,有句话说“予人微笑,笑一遍是假笑,但长久给人微笑,就是一种真情”。对于A君来说,要领导B君,除了“以迂为直”的隐藏策略,还真的没有其他办法。而给他微笑,就是一种策略。让对方接纳你,容纳你,成为你团队的一分子,就要靠这种方法。如果仍然达到到既定的“招贤”目标,那自己再采取“下下之策”就有了群众基础。后下手为强,说的正是这种“潜藏”智慧的道理。

中国式领导的潜藏智慧是一种老子“无为”智慧的具体表现,也是发挥领导软威力的重要支撑点。世界上任何有大作为的领导,都懂得在“有为”与“无为”相互转化与变通。

《易经》说:“潜龙勿用!”

“潜”,即潜藏;“勿”即不;“龙”,即代表有能力的人,特指领导。一个很有领导力的人,同样需要潜藏,这是一种领导的智慧。“潜藏”不是不表现,不是不用,而是以退为进,先保全自己的实力,积聚自己的力量,而后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量。

在组织管理中,激发领导力效果,并不等于用强硬的领导方式就能发挥出巨大威力;相反,那种把自己的实力隐藏起来的领导,当其力量爆发出来时,一样可以威振天下,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