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危”中求“机”,你可能想推动渠道转型,或者需要集中采购,或是建立产销衔接的协作体系。你的想法很好很重要,可是你该知道,马基雅维里说的很明白:既得利益者的反对永远是坚定的,而支持者总是比较温和的。
这时,如果刚巧又碰上你的领导忙着融资和政府关系,顾不上帮你推动这一转型,那该怎么办?你当然可以撒手不管,但我建议你在撂挑子以前,参照一下他人的经验,看看他是如何“算计”他的领导的,或许对你有用。
我的一个客户是一家民营企业,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是长江商学院的MBA,受到诺基亚渠道下沉成功经验的鼓舞,他决定在公司内推行新的营销体系。为此,他找到董事长。董事长当然支持,并当场表示,你的事就是我的事,遇到任何问题,随时找我,我们一定要把营销体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可是,等到销售体系设计完成,有待大规模推动的时候,董事长的兴趣点已经转移到品牌战略上面去了,销售副总经理只能苦苦地撑着熬着,既要苦口婆心地与分销商和代理商解释沟通,也要顶着来自市场和研发部门的压力。直到有一天董事长觉得大家的反应有道理,还是老办法管用,于是半年时间绕了一圈,营销体系又回到原点,稍有不同的是,销售副总经理愤愤不平,挂靴而去。
这一次,公司需要整合下属20家分子公司的采购业务,以迅速降低运营成本,并稳定现金流。这是既得利益最集中矛盾也最突出的地方,稍有不慎,就会车毁人亡。所以,负责推行战略采购的运营总监就多了一个心眼。他同样是找到董事长,征求他对战略采购的指示意见。董事长和先前一样,把胸脯拍得山响。
运营总监不敢疏忽,就跟董事长商量说,战略采购如果能够成功的话,每年会节约采购成本3000多万,董事长您能否拿出1%的时间直接参与和支持这件事。董事长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别说1%,就是5%都行。运营总监说,我只希望占用您1%的时间,您看我给您排一个“董事长参与计划”如何。
运营总监给董事长算了一笔账。假定您一年工作300天,每天10小时,这样一共是3000小时,其中的1%就是30小时。我们打算把这30个小时分为30次使用,每次1小时,包括关键时刻出面决策12次,听取项目汇报10次,参加培训4次,灵活安排4次。
董事长虽然感觉被运营总监算计了,可毕竟一言既出,也就不好变卦。于是在一年52个星期中,差不多每1个半星期董事长就按既定的计划出面1次1个小时,为战略采购工作撑腰打气。个别不明就里的员工感觉非常奇怪,董事长何以对一个项目支持和重视至此!
其实,很多时候,领导对你的转型不是不支持,而是不知道如何有计划地参与和支持。这种“算计”领导的方法有趣而有效,比空谈“一把手工程”好多了。
作者:白立新 IBM(中国)运营战略首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