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人问:未来10年,什么不会变?
职场文章有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不让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不过有一天,我收到一个读者的留言,他的问题是:“如果这个行业被淘汰了,怎么办?”
这是个好问题,在一个衰退的行业中努力,好比逆水行舟。尤其是互联网时代,我们都见识了无数行业的衰退和消亡,再牛的人也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沉寂。
亚马逊的创始人、最新的世界首富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也常被问过类似的问题。
在一次演讲中,贝索斯说:“人们经常问我:未来10年什么会被改变?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普通。从来没有人问我:未来10年,什么不会变?“
以前企业管理界流行一个词,叫“拥抱变化“,我们总希望在变化的年代,抓住下一个机会。
但贝索斯却给我们另一个思路:在你的身边寻找,找到那些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变的东西,也许更重要。
把未来建立在不变的东西之上
未来10年,什么不会变?
白岩松的《白说》里,有一段他采访哲学家赵鑫珊时的对话:
当时我还是个刚入门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我问他:“为什么现在的科学技术进步这么快,但是这个世纪的人依然需要好几个世纪之前的音乐来抚慰心灵?”
他的回答我记一辈子,很简单的一句话:“人性的进化是很慢很慢的。”
孔子、苏格拉底、秦始皇和今天的哲学家、政治家、营销专家,研究的都是同样的人性,所以《论语》今天仍然被人反复诠释;今天所有的社会评论,都跳不出苏格拉底提出的六个问题。
我想,如果是贝索斯回答“如果所在行业被淘汰了怎么办”这个问题,他一定会反问我们,为什么不想想这个问题:这个行业(职业)有哪些十年前很重要,现在仍然重要,未来可能同样重要的东西?
可想而之,这个东西肯定不是技能。三年前,我在招网店运营时,重点就看这个人直通车广告的投放水平,可如今,水平再高的人,也没有机器智能投放的效果好。
它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能力。2015年,淘宝向商家推了一个功能,只要你提供风格要求和文案,系统就会自动生成的几张促销海报。一开始,这些“作品”常常因为“杀马特”的审美,成为大家的笑料。但今天,你已经很难从一堆广告中,分辨出哪些是人工做的,哪些是AI自动生成的了。
更重要的是,系统会同时进行创意测试,帮你选出效果最好的那一个。
我预感,这个与审美有关的行业,至少“初级美工”这个职位,将在三年内被AI取代。
不变的东西,通常都是比“技能”和“能力”更底层的东西。
有一个不入流但很暴利的行业叫“网赚”,十几年前的方法是建垃圾网站,做搜索优化,靠百度联盟赚钱;几年前,变现的方法变成了淘宝客;现在的主战场转移到微信上,用群控软件拉人,再卖公号阅读量、三无面膜和小视频收费群等等“黑产”。
这个行业每几年的形态都会大变,但核心逻辑永远不变:利用色情、无聊、爱美、贪便宜等等基本的人性,低成本地收集巨大的底层流量,再快速变现。
所以未来十年, 这个行业仍然会活着很滋润,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因为人性是不变的,包括那些阴暗的东西。
其实贝索斯为亚马逊找到的答案,和哲学家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零售业,我们知道客户想要低价,他们想要更快捷的配送,他们想要更多的选择。这一点未来10年都不会变。”
这就是亚马逊管理中著名的“长线思维”战略,它基于“多、快、好、省”,这些不变的人性。
有人可能会觉得失望,这算什么价值呢?难道不是所有零售企业都这么想吗?
亚马逊的不变思维
重要的东西总是很简单的,但很简单的东西总是容易被我们忘记的。
“不变思维”战略的重点并不在于识别人性,而在于以此为核心,牢牢锁定企业的长期战略。
亚马逊在美国人眼里的印象,往往是“一家什么都做的公司”:全球最大的零售公司、最大的云计算服务商、推出过kindle、Echo智能音箱等革命性产品、在线影视巨头,还开始收购线下零售企业。
欧美企业通常喜欢专注于某一个领域,成功的多元化企业并不常见。而亚马逊之所以能够做到,正是因为它拥有“不变思维“。
一般的零售企业通常会在“多、快、好、省”中选择某中一项优势,但在贝索斯看来,既然这是永恒不变的价值,就值得持续的、不计回报地All In。
所以亚马逊上市20年,一直在亏损,正是基于“消费者优先”的长期战略;而它的股价在一路亏损之下,涨了600倍,成为全球前五大市值的公司,说明这个战略也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同。
亚马逊认为,只要牢牢把握好客户价值和需求,就可以无视大部分对手,进入任何它认为值得进入的领域。
为了锁定这个战略,贝索斯要求管理层对长远目标实行每个季度的 “例行签到”——评估他们在相应目标上的进展,以确保自己的注意力不会被那些稍纵即逝的“新机会”所分散。
为了锁定这个战略,贝索斯提倡节约文化,取消各种补贴,员工工资只是平均水平,办公设施都是廉价货,使得亚马逊没有一般互联网企业的浮夸。贝索斯身为世界首富,节俭到买咖啡总是用优惠卡,还不忘要会员集点。
与之相反,大部分企业只是把“客户导向”当成例行功课,只要及格就行。你看政府讲“消费升级“了,商家们就以为时代变了,消费者有钱了,不在乎价格了,改个标签,换个包装就能提价了。
人们总是会高估自己的信心。我见过很多自称坚信“比特币”长期投资价值的人,都因为今年9月份政府出手整顿ICO平台而清仓,错过了最后三个月的疯狂大行情。
没有人能够把真正的信仰建立在投机的东西上,可大部分人又对不变的东西缺乏耐心,这也算是不变的人性吧。
“把价值建立在不变的东西”之上,不仅体现在企业战略上,亚马逊还将之变成了“逆向选择法”,成为适合“个人成长”的思维方法。
亚马逊的逆向选择法
美国最有名的华人单口相声演员黄西,他在自传里讲过一件事:
黄西主业是生物化学行业,单口相声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从事了七八年,一直没有什么起色。他开始自我怀疑——到底一个华人能不能在美国用英语表演单口相声?
刚好此时,他的儿子出生了。经济上、时间上的压力令他不得不反复考虑是否就此放弃。可某一天,他的脑海里猛然出现了这样一段未来的对话:
爸爸:“你老爸以前也是个单口相声演员……”
儿子:“牛逼啊!那后来为什么不做了?”
爸爸:“因为你出生了……”
儿子:“……”(为什么犯错的总是我?)
黄西想:难道未来要这样向儿子解释自己放弃的原因吗?不,不能这样。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黄西的坚持得到了回报,他成为美国最成功的相声演员之一,儿子再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了。
人总有一种错觉,对“发生在现在的事”比对“将来会发生的事”更敏感,因此,往往倾向于夸大眼前的困难,或者夸大眼下的成绩。
有一句话,叫“人们总是高估今天的变化,却低估未来五年的变化”。
其实未来五年是很难预测的,低估也是无法避免的。而真正危险的是高估今年的变化,去徒劳地追逐眼前那些稍纵即逝的目标。
要抵抗这些不良的倾向,就需要像黄西那样,假设自己站在未来,“回想”此时的想法,看看它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不是拥有10年不会变的价值。
这个方法,也是贝索斯提倡的“逆向选择法”。亚马逊智能硬件Echo部门副总裁曾以Echo的诞生经历为例,介绍过这个方法。
在一般的公司,一旦有人提出一个新想法,我们大概会讨论一下:这个产品创意是一个真正的需求吗?它有利润吗?我们能做得出来吗?
但贝索斯的要求是,让Echo团队撰写一份在未来发布的新闻稿,并允许其中有大量科幻的细节——不会写假新闻的科幻编剧不是亚马逊的好产品经理。
这真是一个“脱离现在引力”的绝妙的办法,通常时间线在未来的科幻小说,都会忽略当下的技术,而专注于那些不变的人性。
比如,你根本不会去考虑手机适配性,也许未来根本不需要手机。但你必须考虑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愿意用的那些简单轻松的互动方法。
然后团队才去讨论这些技术应该如何一步步地实现,最后才去考虑我们现在该不该做这件事,该做什么。
这就是亚马逊的“逆向工作法”(Work backwards)不是根据现有技术和能力来决定下一步动作,而是根据不变的价值,设想未来的需求,倒推现在该做什么。
就像贝索斯在2008年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写道:“最终,技能都将过时。‘逆向工作法’要求我们必须探索新技能并加以磨练,永远不会在意迈出第一步时的那种不适与尴尬。”
乔布斯重新定义了“饥饿”与“愚蠢”,贝索斯也重新定义了假新闻。
最后,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条“假新闻”吧。
请告诉十年前的你
本报讯:记者从不同渠道得到同一条匪夷所思的消息,昨天下午,多位市民在城市的不同地区分别被人拦住,并被告之,他(她)是“十年后的自己”,此行的目标是为了告诉“自己”一件很重要的事,而内容则五花八门:
有的说:……
有的说:……
请思考一下这条新闻,你觉得未来你最有可能对现在的你说什么呢?
如果一时想不起来,可以换个思路,如果让“现在的你”向“十年前的你”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有个前提,你对“十年前的你”说的话,必须和“十年后的你”对现在你“说的话是一样的,所以像互联网还有什么机会,股票会涨到多少点,一定要买比特币一类的致富信息,就没有意义了。
比如,我希望告诉十年前的我:继续写下去,不要在乎现在人们的想法,想一想那些十年后还有人看的文字是什么;
我觉得十年后的我也会对现在的我说同样的话:继续写下去,不要在乎现在人们的想法,想一想那些十年后还有人看的文字是什么。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