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焦虑、愤怒、恐惧、悲伤、羞愧、忌妒、无价值感……
你是否曾经或者正在被某些情绪困扰?又是否在冷静之后回想起刚才失控的那个自己,恍然发现“刚才我是着了什么魔?简直不可理喻,那不是我啊!”
你或许会对上述情绪感到厌恶、排斥,甚至与它们抗争并企图消灭它们。但是,这种方法只能管用一会儿。
事实上,“我们内在存在着一个宁静、自由、快乐的真我境界”。打开“真我”状态,你就拥有了面对和化解人生困扰的智慧、力量和爱。
处于“真我”状态的人,会自然而然地展现出一系列的品质,当你拥有以下品质,你的人生就不再丑陋!
平静:不受任何情绪的伤害
持续的身心宁静与“真我”的状态密不可分。许多人,特别是有过创伤的人,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就像身体中有个绷紧的弹簧,超级敏感,很容易被激怒。
许多人外表冷静,遇事时内在却反应剧烈。是的,我们许多时候已经学会将自己的痛苦隐藏在一个平静周到的外表下,但那是冻结,不是真正的平静。
当你处在“真我”的状态时,就会欣慰地发现身心的剧烈反应大大减少。当周围环境引发你的情绪时,你不会陷入潜意识的对抗、逃避或冲动的极端反应状态,而是保持内在的和平。
清晰:不受极端想法的影响
清晰是指: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不偏颇地感受和认识事情本身——换句话说,就是用“真我”感知事物。
我们很少用崭新的、开放的态度来待人处事。往往非常容易在无意识中,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当前的判断对人对事过早过快下结论。有句话描述得惟妙惟肖:“对一个有锤子的人来讲,一切都看起来像个钉子。”
好奇心:对内心的坏情绪保持好奇
如果对事情不做预判,我们就会永远好奇,像一个孩子,对人和人的反应充满单纯的兴趣。这种纯粹的、无畏的好奇心使人放松。
好奇心不仅是“真我”与他人连接的方式,更是与内心的声音连接的方式。当我们能够不带评判地对自己最鄙视的内在恶魔(例如恨意、种族歧视、自我厌恶)产生兴趣时,这种内在对话就会启发和转变我们。
当我们内在的部分觉得我们只是想理解它们(他人和我们内在的部分都需要被理解),而非向它们寻求保护时,它们就不再有生气或防御的理由。取而代之的是,它们非常希望与不企图改变它们的人分享自己的故事,被真正地倾听和了解。
关怀:一切感同身受
什么是关怀?当你发自内心去关怀一个人时,你能够对他的痛苦感同身受,但同时知道对方内在也有一个“真我”,只要释放出来,他就可以缓解自己的痛苦。
带着关怀,你可以敞开心扉地与痛苦的人相处,不会有改变或远离他们的冲动。这会让痛苦中的人释放自己的“真我”。随着你越来越被“真我”主导,就会越来越意识到海洋(整体),而不仅仅是波浪(孤立),你和他人之间的疏离感就会减少。
随着对人与人之间内在联系的觉悟,想要帮助受苦的人的愿望会自发地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别人就是你。
自信:我们不是一个孤立的波浪,而是大海的一部分
现在社会中,人们往往习惯于封锁痛苦,努力“放手,不要回头,往前走”。这种观念不仅使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痛苦,同时也抛弃和隔离了受到伤害的幼小部分(而不是疗愈它们);也因此对自己的“真我”越来越缺乏信心,面对周围各种冲击会变得更加脆弱,结果,就变得更加戒备防御,感到孤独、隔离和分离。
受“真我”主导的人,即便是遇到危险或痛苦的情况,他们也有信心去处理或修复所发生的任何事。他们不会过激地反应,而是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自己。
信心,就是对生活本质美好的向往,对世上美丽事物的开放,体验每一刻生命中的美好愿望。它能够让我们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孤立的波浪,而是海洋的一部分。
勇气:我们可以强而有力,却不带任何评判
“真我”具有关怀和疗愈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真我”也具备强有力的保护特性。我们可以强而有力,却不带任何评判。当“真我”出现时,人们就会逐渐展现出勇气的部分,愿意去面对自己的痛苦和羞耻感。
勇气不仅仅是为弱者发声。其实承认自己对他人造成伤害,并努力弥补自己的过错需要更多的勇气。
内心的旅程往往会涉及进入令人恐惧的地方,见证自己曾试图忽略、缩小或忘记的过去。在见证的过程中,你会看清与外界的重要关系,增强改变这些关系的决心。所有的改变都会有风险。我们需要有勇气看清事实,更要有勇气采取行动。
创造力:请记住,理性思维滋养不了你
作家安妮·拉莫特(Anne Lamott,1994)说:“当你停下喋喋不休的理性思维时,直觉就会出现。理性思维不会滋养你。……理性思维使我们丰富多彩、迷人的部分干枯。”
当内在噪音减弱,“真我”出现时,就会呈现创造性的智慧。长期存在的问题的答案会自然出现,还会出现横向的“跳出思维定势”的思维方法,这在被部分控制的时候,根本没有可能实现。
看来,无论是与他人还是与自己内在的部分,“真我”天生具有在关系中创造和谐的智慧,而且能够带着清晰、关怀和勇气去自然而然地滋养他人。
连接:帮你强化人际关系
随着内心“真我”越来越多地呈现,我们会感到与所有周围的“真我”的连接也越来越强。“真我”具有强化人际关系的本能,人们愿意花时间与他们觉得在“真我”状态的人来往交流。相应地,人们会放弃或远离不在“真我”状态的人。
当你的“真我”和他人的“真我”产生连接时,就会有拉莫特所说的“终于回家”的感觉和遇见知己的满足;也可以放下为了给彼此留下好印象或隐藏自己的沉重面具,让“真我”闪耀。
- 摘自:《部分心理学》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